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字淑宁,又名一超,在东北从事抗日斗争时化名赵一曼,1905年10月25日生于四川省宜宾县白杨嘴村一户封建地主家庭里。小时在私塾读过几年书,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后受新思想影响,并在其大姐夫、革命青年郑佐之的引导下,走上革命道路。1923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家乡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宣传活动,曾任白花场团支部书记、白花场妇女解放同盟会负责人。
巾帼不让须眉
“谁说女子不如男”,赵一曼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巾帼不让须眉。她以女儿身肩负起了民族的重任,为黑暗的中国点亮了一盏灯光。敌人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她只是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 赵一曼负伤被捕解到哈尔滨后,日寇和伪满的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此时,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湿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负责审讯的日本特务恼羞成怒,竟用竹签从她的指甲缝中钉进去,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使她几次昏死过去。日寇将她送到医院,伤势刚好一点,日寇又在病床前审问,赵一曼依然坚不吐实,日寇拳打脚踢,她的伤口再度破裂,又昏迷过去。医护人员甚至包括看守的警察都对她产生了敬佩。 她至死也不说出抗日联军的情况。赵一曼宁死不屈、为国捐躯的壮举表现了中国妇女、中国共产党人、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她战斗的一生丰功至伟,不仅充满传奇,更闪烁崇高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的高度升华和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之瑰宝。
英勇就义悲歌壮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押往黑龙江珠河县。在去往珠河的火车上,赵一曼知道此行实为赴死,她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她的孩子宁儿。她向押解她的日本宪兵要来纸和笔,写下了最后一封信:“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民众的旗,血红的旗,收殓着战士的尸体。尸体还没有僵硬,鲜血已染红了旗帜……高高举起呀!血红旗帜,誓不战胜,终不放手……牢狱和断头台,来就来你的,这就是我们的告别的歌……”行刑前,面对敌人的屠刀赵一曼高唱《红旗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枪声响起,南国女儿的一腔热血喷洒在了白山黑水的东北大地上。年仅31岁的赵一曼视死如归,从容就义!她用自己的壮烈行动,最终实践了她在《滨江述怀》一诗中表达抒发的壮志豪情: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远去的是历史,不朽的是精神。一曼精神将继续引领和教育后人,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杨燕秋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