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走在川陕红色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有感

2021-11-18 11:01:44

在中国文学中曾塑造了许多与石头是紧密相关的人物,大闹天宫的孙悟空,特立独行的贾宝玉,炼五彩石补天的女娲,生于石的大禹。仔细想想,我们就可以发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石头是有生命的,可以承载历史与文化。八月,我参加了学院组织的赴革命老区巴中开展“守初心担使命 提升履职能力”党性教育培训,参观了川陕红色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红军石刻陈列园,这是一个述说历史,展现红色文化的地方。

QQ截图20210525230606.png


川陕边区人民,自古就有利用石头为人类造福的技能与传统。二千多年前这里就有崖葬先例,以后各代都有用石头修房造屋、造墓立碑、建桥树塔的民间习俗。加之川陕边区山高石硬,天然石崖颇多;江河纵横,崖岸不少;地势险要,巨石林立。这些自然环境和民间习俗,为大量精美的红军石刻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幅第四幅石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两幅石刻对联,字数不多,通俗易懂,慢慢品来却妙趣横生,回味无穷。“工亦乐,农亦乐,大家俱乐;我也来,你也来,豪绅莫来”、“工农兵民走进来,豪绅地主滚出去”、“马牛羊鸡犬豕畜牲吃尽,稻粮沗稷菽稷杂种收光”和“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等等。尤其是前者不仅一语道破了工农俱乐部是工农同乐,豪绅免进的场所,而且还把苏区军民在生产战斗之余,利用俱乐部唱歌跳舞、品茶解困消遣取乐的场面刻划得惟妙惟肖,让人过目难忘。而后者却立意高远,令人回味。因为斧头、镰刀既是老百姓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工具,也是中国共产党党徽的主要构成图案。对联用斧头、镰刀作为砸烂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工具,既表达了川陕苏区红军和工农群众要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和蒋介石卖国政府,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工农民主专政的苏维埃新政权的强烈愿望,也提示了中国共产党要完成解放全人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型国家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团结工农,并领导他们一道去奋斗。短短一副对联,就把党的性质,最终目标,以及要实现这一目标所必须解决的谁是主力军、谁是同盟者的问题诠释得一清二楚,在根据地可谓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广为流传。

那时红军的宣传简单而有效,很值得我们今天的宣传部去学习。如“只有参加红军,穷人才有饱饭吃”,“共产党是给穷人找饭吃的政党!”直达农民最关切的诉求——吃饱饭。“红军是川东北一带的工农,同你们是老乡。”,“苏维埃是穷人把发财人推翻了,自己选代表建立起来的保护工农利益的政权!”,“苏维埃政府是普天下穷人自己的政权!”。这些石刻标语的内容,浅显易懂,妙趣横生、读来朗朗上口与第一次党代会和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决议的主要精神完全一致,可以说是对两次代表大会决议的最完美的注释。

川陕苏区红军石刻,是“二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宣传群众、武装群众、组织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的重要手段,也是揭露敌人、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锐利武器。它耸立于根据地的崇山峻岭之间,挺拔于道路、码头、街道两旁,镶嵌于宅基、桥墩、巨石之上,向世人诉说着根据地昨天的故事。它以众多的数量和宏大的规模,构成了川陕苏区一道靓丽的红色风景。其语言之犀利,胜过一篇战斗檄文;其内容之丰富,堪称川陕苏区的缩影。


责任编辑:段艳姣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走在川陕红色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有感。参观了川陕红色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红军石刻陈列园。川陕苏区红军石刻。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