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先锋送教进校园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支部为盐道街中学学子传授急救技能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护理学会 2025 年 “全国科普月” 活动部署,充分发挥党员医护人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提升青少年应急救护能力,9 月 17 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支部党员先锋队(王会芳、丁华、陆礼琼、曾臻、尹艳君)走进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南区),以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 —— 协同救护 应急有方” 为主题,为该校中学生带来一场兼具专业性与实用性的海姆利克急救法及心肺复苏科普讲座与技能培训,用专业医疗知识为青春安全筑起 “防护墙”。
活动现场,党员先锋队成员以 “理论讲解 + 实操示范 + 互动指导” 的模式,将复杂的急救知识转化为青少年易于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内科第一党总支支部书记王会芳、党员丁华以 “校园常见急救场景” 为切入点,结合真实案例,生动讲解了异物卡喉、心脏骤停等突发状况的危害与黄金救援时间,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掌握急救技能的重要性。随后,党员尹艳君、陆礼琼围绕海姆利克急救法展开教学示范,针对成人、儿童、婴幼儿不同群体的生理特点,详细拆解操作步骤,从站位姿势、手部按压位置,到发力技巧,逐一进行规范演示,帮助学生快速牢记操作要点,现场学生们纷纷跟着模仿,学习热情高涨。
在心肺复苏教学环节,党员曾臻、丁华、陆礼琼成为 “实操教练”,她们结合人体模型,严格按照急救规范,完整演示了 “判断意识、呼叫救援、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的全流程,重点强调胸外按压 “5-6 厘米深度、100-120 次 / 分钟频率” 的核心标准,以及人工呼吸时如何避免漏气等关键细节。为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亲身体验,现场设置多个模拟训练区,党员先锋队成员分组蹲守,手把手指导 —— 纠正学生按压时肘关节弯曲的问题,调整双手叠放的位置,始终耐心解答每一个疑问,用行动诠释着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在互动环节,学生们踊跃参与,模拟场景,独立完成急救流程,党员先锋队成员则从旁观察、实时点评,针对操作中的不足及时纠正。盐道街中学(南区)的李同学兴奋地说:“以前总觉得急救离自己很远,今天跟着医生老师们学习后,不仅学会了救自己、救他人的技能,更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专业与温暖。” 该校德育处主任也表示,此次党员先锋队送教进校园活动,不仅填补了校园应急教育的短板,更让学生们在学习急救技能的同时,接受了一次生动的党性教育,希望未来能与医院建立长期合作,持续开展此类优质科普活动。
7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