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一课开讲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4月26日讯(记者 陈淋)“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同时肩负传承优秀中医药文化的光荣责任。”成都中医药大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医药文化双向融合,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融入到课堂教育教学,形成特色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名单的通知》,成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荣获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如果说中医是中国古典医学的皇冠,那么“望闻问切”便是这顶皇冠上镶嵌着的璀璨明珠。成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创新性提出“望闻问切”工作法,推进构建“党建+中医文化+思政”的工作格局,党建引领开展针对性强、融合度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和服务,凸显中医药大学的底蕴特色。
成都中医药大学举行《中国共产党党史》公开课
“闻”先贤流芳 “问”大道良法
读经典、学党史,中医学子牢记初心使命跟党走
“在美丽的若尔盖草原,有一座庄严的纪念碑。86年前,军长彭德怀在望远镜中发现班佑河对岸还有七八百之众的红军官兵迟迟没有过河,命令时任红三军十一团的政委王平去接应。王平带了半个营的兵力赶到河对岸,才发现700多名官兵背靠背的,相互拥抱的,半躺半坐的已经全部牺牲了,一个个查看,都没有了生命。顿时王平的眼泪夺眶而出……”2021年4月7日晚,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最重要的一堂思政课——《中国共产党党史》公开课“党委书记讲党史,莘莘学子跟党走”专题活动上,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刘毅教授动情地讲述了红军长征在四川的这一红色故事,台下300余名青年学生深受教育。
通过公开课,刘毅带领师生“问”大道良法,回应时代感召。“党的历史是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刘毅希望师生认真研读党史基本著作,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历史性贡献,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通识课,选派最强师资开展专题教学,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以下简称“马院”)思政教育的创新举措之一。在2020年10月29日晚开讲的第一课《伟大梦想》上,除了邀请党委书记刘毅任主讲人外,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队长张传涛也受邀走上讲台。“在援助协和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期间,我们组建中西医结合病房,率先开展中医特色康复措施,制定中医特色会诊方案。中医参与率提升到92%以上,显著提升医院救治能力,降低ICU危重症患者死亡率。我们还在全国率先开展五禽戏、穴位贴敷等传统特色康复措施,丰富了抗击新冠肺炎的方法……” 张传涛以自己亲身经历的抗疫故事,勉励青年学子学好专业,练好本领,热爱祖国,坚定信念,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院青年党员副教授苏森森参与了这两次公开课,并在现场作交流分享。他说,这门课程形式鲜活、内容充实,营造了浓厚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氛围,引发广大师生的强烈共鸣。课后,学生们纷纷表示:“我们将怀大医精诚之心,解国家发展之需。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练就过硬技能本领,为国家公共卫生事业、医疗健康事业发展贡献青年中医人的力量。”
为做好针对青年学生的理论宣讲,成都中医药大学还组建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理论宣讲团。学生党员、团长陈依培介绍,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宣讲团成员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宣讲党的思想、传播党的声音,以“青年引领青年、青年凝聚青年”为目标,以青年视角、青年话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透彻、讲清楚、讲明白,不断努力建设成为一支“有深度、有广度、有思想、有特色”的青年理论宣讲团,展现成中医马院的独特魅力。
“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在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上,6000余名同学齐声朗诵药王孙思邈的中医经典著作《大医精诚》。对中医药学生来说,中医经典同样也是一门必修课。“欲成大家,必读经典。”这是中医教育的共识。马院教工第一党支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通过开展《伤寒论》序篇、《大医精诚》等中医经典诵读活动,连续十多年举办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国医圣手故事会,开展“红医精神·薪火相传”“中医文化·传承创新”等思政课专题教学,带领学生“闻”先贤流芳,以“仁、和、精、诚”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涵养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诚笃为本、精勤为要、和合为贵、仁爱为魂的“四为”医药人才,引导学生把文脉融入医脉,把民族魂融入医药魂。激励学生在未来的大学生活和人生道路上,更好地弘扬与传承中医精妙医理与医术,为了人类的健康事业而进德修业、勇往直前!
成都中医药大学微视频《我们曾这样走过》剧照
“望”国医初心 “切”育人脉搏
中医药历史文化与思政课融合,能入心能践行
在成都中医药大学菁菁校园里,神态静穆、亲切慈祥的凌一揆教授塑像卓然而立。他曾参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创办与建设,是我国中药学奠基人、中医中药高等教育的开路先锋。
2021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师生共同创作了一部微电影《我们曾这样走过》。影片中,“00后”青年学子与凌一揆教授两代中医人展开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选择为中医药事业奋斗的那份初心。
“中医药文化与精神的传承,中医人不同时代的使命担当,是微电影想要传递的主题思想。”指导老师、青年博士工作室党员张志介绍道,影片以凌一揆教授和青年学生蒲厚朴两条线索交相推进。一条线索集中反映以凌一揆教授为代表的中医药教育者们爱国爱校、热爱中医药,并为中医药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奋勇前行的精神面貌和高尚情操,将个人事业、学校创建与国家发展的历史重合和时代互动内化为一代人人生理想的内在追求。让青年学子在致敬先生们的同时,汲取他们的精神力量,更好地投入到健康中国战略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另一条线索以蒲厚朴同学的志愿填报、刻苦学习、攻坚克难为基点,分别回应凌一揆教授故事的思想内核。
参与这部微电影的创作和拍摄,同学们不仅收获了友谊,也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他们说:“学到共同面对挑战、并最终战胜困难的办法,这本身也是一堂实践出真知的思政课。”
2021年,在由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我心中的思政课”——第五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作品征集和评选活动中,《我们曾这样走过》荣获全国一等奖。
以微电影形式进行思政教育,是马院教工第一党支部思政课“一课一品”的创新尝试。党支部 “切”育人脉搏,通过开展一次社会调查、阅读一本理论经典、拍摄一段“我身边的正能量”微视频、参与一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加一次演讲或征文比赛等“五个一”的实践教学活动,提升思政课对青年学习的吸引力。老师们说:“能够入心,还能践行,这就是我们心中的思政课。”
作为中医药高校,马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坚持将思政教育与中医药历史文化融合,深入挖掘党的医疗卫生史、成中医办学史,通过编写《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特色案例集》,讲好李斯炽、吴棹仙、凌一揆等名中医的创业奋斗故事,国医大师郭子光、刘敏如等校友的成长发展故事,感动中国人物梁益建校友、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张传涛等先进事迹,回“望”国医初心,以“成中医故事”润物无声地教育学生,增强中医学生的文化归属感,坚定对中医药的初心信念。
同时,马院教工第一党支部还探索“互联网+思政”模式,让思政教育带着温度时时在线,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引领青年成长成才。青年党员副教授苏森森介绍,学院创建“飞说微语”思政微信公众号,下设“杏林思政”、“中医药里的党史故事”等栏目,用中医药特色的优秀网络文化作品潜移默化感染学生,成为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