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寻边疆之“星” 接续青春使命
信息工程学院“五色风信子”燎原实践团于2025年7月前往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围绕“用青春践行回信嘱托”的主题,开展了一场旨在寻访榜样、接续志愿服务、回应时代号召的燎原实践活动。
对话·榜样先锋:在志愿奉献中读懂“被需要的幸福”
实践团先后走访了全国道德模范吴登云以及30余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深入挖掘他们扎根边疆、服务基层的感人事迹。
现年79岁的吴登云,自1963年从江苏扬州医学专科学校毕业后,便扎根于乌恰县人民医院。55年来,他累计无偿献血7000余毫升,培养了200余名少数民族医疗骨干,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白衣圣人”。吴登云表示:“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在哪里都一样。”
团队调研走访发现,新一代西部计划志愿者正在续写奉献的新篇章。来自山东的志愿者张研借助电商平台,助力牧民销售特色农产品,年销售额突破百万元;毕业于鲁东大学的王鹏飞坚守谢依特小学三年,其所带班级的升学率提升了40%。
“这些榜样让我们深刻领悟了真正的青春价值,原来被需要就是一种幸福。”实践团负责人刘悦感慨道。从吴登云到如今的年轻志愿者,虽然面孔在变,但奉献西部的初心始终如一。这种精神薪火相传,正是新时代青年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对话·明日之光:在推普课堂上播撒“梦想的种子”
实践团以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秉持“大力推广国家语言文字”的服务理念,融合职业技能培训、文化传承、科技普及等多样化形式,在阿图什市第七中学、谢依特小学等中小学积极开展了“五色风信子”系列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语言文化的新活力。
经过前期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地中小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较为规范地使用普通话,但未能将语言能力与实际技能需求有效结合。为此,实践团通过开展信仰公开课、人工智能科技普及、职业体验、劳动技能竞赛等一系列活动,创新性地推出“语言+技能”的推普模式,为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五色课堂”。
从科普知识到古典诗词,从动人歌曲到优雅水袖,这一切都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深厚热爱,并显著增强了民族团结的坚实情感。普通话不仅是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固桥梁。展望未来,愿这份深沉的爱意持续传递,让科技与文化的参天大树常青不衰,让彼此的心灵更加紧密贴近,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对话·未来自己:在西部边疆写下“青春的回答”
通过此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五色风信子”燎原实践团不仅深入了解了边疆基层的真实情况,还从榜样身上汲取了奋进的力量,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团结紧密相连。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把实践所得转化为未来行动的动力,通过志愿服务、科教推广、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持续为社会发展赋能。
下一步,实践团将紧扣“寻访榜样”主题,开展一系列宣讲及校内传播活动,旨在引导更多青年深入实践、扎根基层、奔赴祖国最需要之地,在奋斗中闪耀青春光芒。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