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期--邢台篇
清河县油坊镇
俺们这儿是大运河,都通船的。
运 河 桥 上 21cm×21cm
清河县曲方村
再上北就是土道了。高速以北就光沙子,咯噔咯噔的,没法走! 过去,大浮桥那儿有一个摆渡船,木头的。后来修了桥了。
前屯、后屯、渡口一街,就我自己养牛。
有水啊!怎么没经过?我小的时候河里没断过水,光拿着杆子钓鱼了。碑砸了,都弄大队上去了。大队上撂着,净来人看。
大庙上写着“高杜两家”。现在姓杜的没有了,光有姓高的了。鸡蛋舍不得吃,提着篮子在河沿儿卖鸡蛋,拉船的就在船上买。
王八弄个那么大小的窝,滴溜儿圆,下蛋后用土埋埋就不管了。小王八在里面,自己就出。王八蛋拿回家吃,吃剩下的, 在家里也出(孵出小王八)。
王八脖子伸出来,伸出头在河当央。水溜儿大的地方顶着,哗哗的,纹丝不动。它就能有那么大的本事。王八蛋治闹肚子,治痢疾。
闹大水,这人都在堤上。窝棚隔不远就有一个。起先这树还多嘞!说挖河,这大树就都去了。
自 在 悠 闲 21cm×21cm
清河县黄庄村
你看这对联,过去都是全的,过车不好过,后来改门的时候给拆下去了。那时候年轻嘛,清凉江,杨柳青,天津,附近我都去了。
拉着“地排车”,俩人一辆车,倒班拉着去德州。这些民工,一上上一车。
地 排 车 15cm×15cm
清河县邵店村
家家门洞里面、侧面墙上,供的财神。
武 财 神 21cm×21cm
清河县二哥营村
一进门有个影壁;有个柱子,有洋灰的,也有木头的;还有个小走廊,一般都是这样。
土 地 庙 21cm×21cm
临西县汪江水站
你去旅游区,运河桥下面,都是养的荷花。前边这道儿,直着往东走,这儿没什么,都是房子。我们这是平房,七八年以前都是小矮房,屋里地势洼,没法儿住。
汪 江 杨 水 站 21cm×21cm
临西县北三里村
盖了个庙,没屋梁,起了个“无梁店儿”。
北三里是七队,无梁店是八队,我们是一个大队。
最近浮桥拆了不少,大概有一个月了吧。浮桥都不让弄了,都拆了。
挑河的用“地排车”这边儿放着一个篓子,那边儿放着一个篓子,推到那里一栽,扣过去,再回去推。
临西县教场村
当年挖河管饭,那会儿吃的还多,那个卷子这么长,吃个卷子,还得吃俩窝窝嘞。满天星星就开始挖河去,吃顿中午饭,一直到满天星星再回去。
挖一个坑在外头搭窝棚,在那里头睡。柴火捆成一捆儿,往地上一铺,在柴火窝里,一个人一溜,睡 10 来个人。
60 来岁、70 来岁都送去挖河了。下雪的时候,在雪窝里拉着地儿往里走。下大雨,就去棚里睡觉。水跟这个大堤平着,一黑下长了一米水,在堤上又填了一米。老的少的都往上面背土,随涨随填。
1956 年,下着雨在河堤上打窝棚。点着灯转悠,看堤边儿那儿漏水。发现情况赶紧汇报。有抢险队,那些人都会水。沉猛子下去摸,下去堵。
你不知道传签什么意思?好比说从尖庄到临西这段儿,都是给个签儿,我传到这儿“咕噜”碰到你,给你。你传那一“咕噜”,再给他,怕断了。签上写着字儿,一段儿一段儿的传。
教 场 村 巡 河 15cm×15cm
本书为作者2018年承担的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HB18YS055
后记
本书为作者 2018 年承担的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 号: HB18YS055。
为做到课题考察的翔实、深入,从廊坊的鲁家务到邢台的教场村,课题组走访村庄近 200 个,采访录音 400 余条,写生复原作品近百幅,摄影图片千余件。在此基础上删繁从简,去粗取精,辑录成册。
课题组辗转多地,采访记录居民口述,唤醒了沿岸居民的运河记忆;通过微信宣传,向社会公布课题进展与成果,以录音、影像、书籍等形式留住了运河记忆;大量的写生创作,以绘画的形式复原了运河记忆;探讨运河文化研究融入沿运河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可能性,以教育的形式传承运河记忆。
运河记忆的探寻,实则是运河文化的挖掘。优秀的运河文化需要传承。西花园的李世增老人,修过岳城大坝,会打夯号子,已 83 岁高龄。
何辛庄的何大爷,拉过纤,跑过船,会拉纤号子,已 85 岁高龄。
就在写稿的前一天,作者又去了一趟辛集镇,镇子里已经非常快速地建成了一条文化街,与一个月前看到的景观截然两样。
……
运河文化“人”的记忆逐渐老去;运河文化“物”的记忆变样消失。运河文化内涵建设迫在眉睫。
王通于无它斋
2019 年 5 月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