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成员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一)

2020-06-05 14:10:43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6月4日晚七点,经济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邀请东北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石鲁夫副教授,在线上做了一场题为《民法典的理性与精神》的讲座。会后,支部成员反响热烈,纷纷将个人学习《民法典》和参加讲座学习情况撰写心得体会。

徐占东: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由此可见, 民法典立法体现民智汇聚,是对民意的回应。民法典反映人民的利益诉求,保障人民的民生权利。民法典为护佑人民生活提供更完善的法律遵循,谋求人民利益最大化。例如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第五编)第四章离婚内容中对自愿离婚去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登记的,增加了一个“离婚冷静期”的规定。这一条款既体现了中国“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 文化传统,又反映了对当前离婚率很高这一现实的回应;民法典既考虑了稳定家庭的需要,也受到了其他国家法律的启发。总之,民有所呼,法有所应。

胡方玉:虽然曾在“学习强国APP”看到过一些民法典的新闻,但是听了石鲁夫教授的讲解,我才有了更深的理解。《民法典》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关乎如何让一个人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并且在我国的《民法典》中,人格权独立成编,这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从历史上来看,伟大时代呼唤着《民法典》的出台,而《民法典》也往往伴随着伟大的时代而出现!现在便是最好的时代,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都会看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李兆丹:在聆听了石鲁夫老师对《民法典》的讲解后,对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有了初步的了解。《民法典》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协调一致。《民法典》共七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计1260条。《民法典》是新中国截至目前体量最为庞大的法律,我国《民法典》是保护公民私权利的法律汇总,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法典》就是公民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民法典》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休戚相关。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普通百姓的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私有财产权利保护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民法典》不仅能统一民事法律规范,消除法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且可以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张为杰:新颁布民法典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通过学习,我更加认识到,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民法典的实施能够更好的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权益。石鲁夫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使我更好的认识到民法典的主要内容及其蕴含的理性精神。

王力南:民事法律制度有多重要?很多人可能不曾想到,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的第一部法律,不是宪法、刑法,而是民事领域的婚姻法。社会秩序的建立,人民权利的保障,都有赖于对基本民事法律关系的调整和规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民事法律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进一步明确市场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充分保障公民民事权利,买卖、交易等才能顺利进行。在此背景下,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等相继出台。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日趋完善。

李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并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是保证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正常有效运行的基础性法律规范,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民法典是具有生命力的,它坚持问题导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民法典》的出台更好地体现人民的要求、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意志,能够真正用来解决和调节现实生活中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回应社会关切。   


责任编辑:党支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党支部成员学习通过个人学习及集体学习,就学习《民法典》发表心得体会。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