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学院党委的领导下,电气自动化研究所党支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进一步做好“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建设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按照“对标争先”建设工作要求,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积极探索团队学术文化和创新文化精神,培育和支持团队成员的科学探索,铸就科研创新的亮剑精神。
一、工作内容
党支部紧密围绕“贯彻十九大精神,推进规范化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系列活动”、“紧密结合‘双一流’建设目标,创建科研学术前沿党支部”等三大主题,主要开展了“学、赏、倡、建”“教、研、立、创”“育、推、助、合”等十二类活动。
党支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了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推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助力学生成长、成功、成才。
二、建设成果
党支部坚持“支部建在项目上”,建立了5个党小组,有组织的开展分布式、集中式、联合式支部活动,创新党建工作载体、激发支部活力,广泛调动党员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党建工作在规范化轨道上运转;深入推动支部“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工作,形成“一规一表一图一平台”(党支部工作规范、党支部政治学习活动年度计划表、党支部工作流程图、党支部工作线上APP)。
2018年,党支部科研进款1304.6426 万元,其中纵向进款607.46万元;申请、公开、授权发明专利合计88项,美国授权发明专利2项;发表期刊论文85篇,其中SCI收录75篇;1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东北大学唯一),1人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入选兴辽英才计划(杰出人才1人、特聘教授2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1人获得2018年中国自动化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奖。
2018年,党支部获评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东大唯一,全国201个团队)、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东大唯一,全国100个团队),连续10年获批东北大学基层党组织活动最佳支部立项方案、获批东北大学首批新时代党建样板党支部建设单位;电气学科获批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并在研究所党支部的基础上成立“东北大学智能电气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三、特色做法
1.坚持“支部建在项目上”
党支部紧紧围绕抓党建、抓项目这两个重点,积极探索“党建+项目”工作模式,坚持“支部建在项目上”,做到党建与学术科研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形成党建与学术科研工作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推进党建工作与学术科研工作双融合、双促进。
2.实行“1+4”创新组织生活模式
为激发组织生活活力,党支部实行“1+4”创新组织生活模式。“1”指“备选活动”,即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以“两学一做”为主要内容,采取专题党课、谈心谈话、小组讨论、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多种方式,突出政治学习和教育,强化党性锻炼。“4”是指“自选活动”,包括“会议讨论型”、“对接共建型”、“实践教学型”、“网络育人型”等4种组织生活模式,通过体系式学习、融合式讨论、实践式教学、网络式互动,激发党支部内生动力、激活组织生活活力。“会议讨论型”,围绕某一主题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实事求是、各抒己见,为学校、学院发展提供助力。“对接共建型”,与学生党支部对接共建开展组织生活,为学生答疑解惑,提升学生学术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连续三年对接大三电气本科生,对学生比较关心的考研、就业、出国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实践教学型”,走进红色基地开展组织生活,重温入党初心、传承革命精神,立体生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与民族精神教育。“网络育人型”,运用网络信息化手段,建立“党员之家”,拓宽组织生活的途径。
3.推进党课由“一言堂”向“论坛”转变
党支部积极探索创新党课模式,推进党课由“一言堂”向“论坛”转变,进而达到“人人参与、共同提高”的目的。目前,党支部形成了沙龙式党课、分享式党课、论坛式党课等三种模式。沙龙式党课,围绕选定话题进行主题发言,探讨交流。如:张化光老师抛出的议题“中美贸易战本质及东北振兴的机遇与挑战”,支部党员热烈讨论,在轻松的讨论中思想碰撞,互相启发,深化认识。分享式党课,请先进人物“现身说法”,分享先进事迹和心路历程。如:杨东升结合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学习后关于“四有”好老师的党课。论坛式党课,以论坛形式展开话题讨论,多名党员有组织的开展主题发言、对话交流。如:收听从井冈山根据地带回的易晗菲讲党课录音,令支部党员备受感动和鼓舞。
四、宣传推广
党支部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党支部书记杨东升赴井冈山学习培训,并作党支部工作经验交流;在学校机关党委和学院党委联合举办的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党支部书记杨东升作经验介绍,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党支部的基础上成立“东北大学智能电气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对推动电气学科的创新能力和成果产出能力、推动信息学院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以及全校各学科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