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密码 ×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确定

育心铸才 培根铸魂

2021-12-10 10:50:03

东北大学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为契机,实施“育心铸才”工程,把“三全育人”工作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和各环节,建立起“一体化构建”“两中心并重”“十体系联动”的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经过3年的试点建设,学校“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人人时时处处”育人的氛围进一步浓厚,“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的育人效能进一步彰显,在课程思政建设、“一站式”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创建、爱国文化育人、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形成独特育人优势,打造了具有东大特色的育人样本,学校顺利完成首批10所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验收,先后荣获教育部首批10所“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教育部教育融媒体试点单位、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辽宁省文明校园等数十项荣誉。

一、坚持“一体化构建”,打造育人工作大格局

学校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纳入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强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与“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教育部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同频共振、联动发力,形成一体化育人合力、一体化育人载体、一体化育人保障,构建起“三全育人”工作立体场域。

1.构建“大育人”工作体系。出台“三全育人”试点建设实施方案,配套制定任务分解方案和任务落实计划,明确了12项一级指标、29项二级指标、90项三级指标,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实施、协同联动”的运行机制和“目标管理、督查督办、动态反馈”的落实机制,“指标-运行-落实-测评”全链条育人工作体系日臻完善。开展“三全育人”质量创优、过程跟踪、调研督查、成果凝练,形成了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工作模式,培育了65个有创新性、代表性的品牌项目,“三全育人”的正效应持续显现。

2.构建“大思政”工作体系。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成立党建与思政工作创新发展研究院,下设9个研究中心,促进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互促共进;以三年为周期、分年度制定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工作台账,形成任务指标74项,确定了28家牵头单位,清单化、系统化、精细化推动“大思政”工作体系建设,实现教师思政与学生思政互融互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思政与精准思政走深走实。

3.构建“全口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构筑“问题开启、目标导向、经典品读、学理优先、课程育人”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实施“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改革,落实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制度,培育“与信仰对话”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诵读等系列教学品牌;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思政课建设的重中之重,出台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等文件,实施思政课特聘教授制,校领导、中层干部带头走进课堂、带头讲思政课;配齐建强教师队伍,转任专职教师8人、兼职教师104人,建设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获评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名教师荣获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

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思业融合燎原计划”,将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大纲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材编审选用等各环节;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建设28个校级示范专业、260余门校级示范课程、覆盖2000余名教师、惠及3万余名学生,形成“院院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的生动局面,打造了具有“东大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2021年,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全国15家)、教育部思政工作精品项目,2门课程、2个教学名师和团队入选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荣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坚持“两中心并重”,构建师生发展共同体

学校坚持以师生为中心,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构筑师生成长发展共同体。

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贯穿人才引进、职务晋升和聘期考核,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出台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工作方案等制度文件,构建起“教育发展、表彰激励、评价考核、惩处监督”工作体系,开展“我最喜爱的老师”“师德标兵”“三育人”等评选,引导广大教职工“立己德、树人德”。面向广大教职工构建起理论教育、品牌活动和正向激励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实施教职工双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开展“引领·提升·共进”“1+1”计划、“尊师四敬、为师四爱”、卓越教师工作坊、青年教职工“四个一”等品牌活动,年均参与万余人次。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级人才、外籍专家225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等一批先进典型引领全校教师守初心、担使命、育新人。

2.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构建“日常思想教育、学生管理、成长指导、发展服务、能力素质拓展”一体化推进工作机制,高质量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试点高校建设,全过程涵育“四个文化”、全方位打造“五个空间”、全员汇聚建设“十支队伍”,以党建进社区、学院党委进社区、专业教师队伍进社区为突破点,实现社区班导师100%配备,学生教育活动100%覆盖。打造思政文化育人一体化平台,构建“知行”团校培养体系、“第二课堂成绩单”能力素质拓展体系,培育“青马工程”“毕业生谢师礼”等百余项精品活动。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入选教育部首批10所“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获评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2项。

3.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立足校党委、分党委、党支部“三个层次”,聚焦党员干部、师生党员、教职工和青年学生“四类群体”,分月制定52项教育培训内容,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宣讲团、“学习报国”青年宣讲团开展宣讲200余场。面向辽宁百所高校发起“读党史知初心”党史诵读活动,开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庆祝建党百年文艺晚会、“音乐党史”等系列教育活动,建设VR党建红色教育基地,自主研发党史学习教育系统,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深下去”。深入推进“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校级层面的16项重点任务、二级党委的280余项重点任务稳步有序推进,不断提高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编发党史学习教育简报30期,教育部党史学习教育简报报道我校学习教育情况17次,其中,第57期简报以专刊形式报道我校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情况;教育部一线采风、人民网党史学习教育官网、全国高校思政网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报道60余篇;其中,光明日报整版报道我校党史学习教育情况,产生良好社会反响。

三、坚持“十体系联动”,共画协同育人同心圆

学校构建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的“十大育人体系”,分层递进、有机衔接、上下联动,育人资源、育人力量双向赋能、双核共融,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

1.课程育人守正创新。制定《“五育并举”本科培养方案》,出台《本科卓越教育行动计划》,构建“金砖”“金课”“金师”“金果”“新工科”“四金一新”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方案,建设开放精品课、融合课、在线课近500门次,建设暑期国际课近200门次;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体制机制改革,打造50本精品教材和50门研究生专业骨干课程。打造VR、智能教室、远程互动教室等近百间,推动PBL、TBL等新教学方式的应用,实现教学形式、教学场地“无界化”。疫情期间,扎实开展在线教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课率均达到99%以上,东大学生勤学、教师备课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坚持“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深入实施校领导听课、本科教学督导等制度,出台《教材管理办法》,让课堂成为立德树人的坚强阵地。近年来,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9门。

2.科研育人提质增效。坚持“系统规划、精细管理、工程控制、高效创新”的理念,实施HSEV科研战略,打造“有组织科研创新为主体、无功利科研场效应为支撑、正能量管理文化为保障”的全新科研育人文化生态,科技创新格局实现从“圆锥型”向“圆柱体”的结构性变革,近两年荣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内的11项国家科技奖励,实现从“0”到“1”的历史性突破。推进“科研反哺教学”,建设科学前沿性、领域交叉型、领域内融合型等课程40余门;加强学术诚信体系建设,出台学术诚信教育管理办法等,开展“科学大讲堂”等教育活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连续2年获批中国科协学风建设资助计划项目。

3.实践育人落地落细。实施“实践基地建设跃升计划”,打造国家级、省级、校级实践基地近300个;构建涵盖暑期、日常、寒假、专项和海外“五位一体”的实践育人体系,持续开展“理论之光”“三下乡”等品牌活动,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金奖。构建科研训练与创新实践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双创”覆盖面100%,培育示范性创新团队36个,开展“双创”项目1600余项,深度参与人数超过50%,孕育出学生企业84家。荣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连续三年入围“程序设计竞赛”世界总决赛,连续两年获“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全国总冠军,连续四届获“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冠军。先后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经验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4.文化育人培根铸魂。基于近百年办学实践,深入总结凝练出以“实干、报国、创新、卓越”为内核的新时代东北大学文化,涵育了各具特色的学院文化,形成了一元主导、多元支撑的文化体系,文化的凝聚力、内驱力显著增强。坚持树校风、强教风、优学风,实施文化精品培育工程,打造“讲述·东大人的故事”典型推进会、东大青年奋斗青春故事会等文化品牌,选树“超级钢之父”王国栋、“可可托海的东大人”等一批先进典型,出版《东北大学文化探析》《讲述•东大人》等系列书籍,创作东大国际宣传片、《黑土地上的传奇红》校史片等数十种文化产品,建造“梁思成纪念馆”等31处文化基地和景观,获评教育部“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木偶戏”入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5.网络育人融合创新。建设校园融媒体中心,打造“一体策划、集中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融媒工作范式,全方位入驻“学习强国”“中国教育发布”等50余家媒体平台,年均发布各类融媒作品近2700部,全网累计流量超4.6亿人次。构建“主题宣传教育网站、微传播圈、共建网站群”三级网络平台,完善“校、院、班级”三级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建立“云成长”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开设“师说思语”思政微课堂、“职涯云课”微讲座等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以网聚人、以网育人优势。疫情期间,策划推出的《你学起来真好看》MV、《你的“备”影最美》融媒体作品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荣获教育部网络文化成果工作案例一等奖。2个公众号入选中宣部、国家网信办重点建设的思政类公众号,连续3年荣获教育部网络舆情工作机制十佳单位,2位教师入选辽宁省高校网络育人名师工作室。

6.心理育人入情入理。建立“知识教育、宣传活动、心理咨询、预防干预、队伍建设”五位一体的心理育人格局,开设必修课、选修课13门,开展心理健康普及宣传月、文化节、大讲堂等系列教育活动,年均参与学生2万余人次;建立“菜单式心理咨询、一站式发展咨询、互助式团体咨询”的咨询服务体系,推行常态化“网络+线下”个体咨询服务,年均服务学生千余人。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心理助教员7200余名,形成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网格化”管理格局;按照“小问题不出学院、中度问题不出学校、重度问题与社会合作解决”的干预模式,健全危机预防快速反应机制,畅通转介绿色通道,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学校荣获“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入选辽宁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

7.管理育人走深走实。坚持依法治校,推进制度“废改立”,形成层次清晰,分类明确的制度体系。强化领导干部理论武装,坚持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常委会专题学习,促进领导干部政治和业务能力双提升。出台《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若干规定》,搭建干部发现选拔、教育培训、激励担当作为机制,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体系化制度化水平不断提高。践行一线规则,校领导、中层干部对口联系师生党支部110余个,对接学生联系点308个。出台干部队伍建设规划、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机制。认真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事项、人事档案审核、规范兼职管理等制度,从机制上筑牢爱护干部的防线。

8.服务育人见行见效。建设“四统一”公共基础平台,打造数字后勤服务大厅,“一网通办”服务平台上线283项业务、覆盖30个部门,开通东北地区首个5G融合校园专网,智慧校园建设蹄疾步稳。持续开展“节粮节水节电”“节能宣传周”等教育活动,大力建设节约型校园和绿色校园。加强平安校园建设,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推进安全管理体制网格化、运行机制标准化、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以及安全文化建设系统化,安全隐患整改率连年达到99.3%,“三违”行为治理率100%,三级安全教育率100%。改造南湖校区图书馆,进一步满足师生需求。制订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开展传染病预防、安全应急与急救等专题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师生公共卫生意识和卫生行为习惯。疫情期间,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研发热成像测温系统,建立服务学生立体网络,确保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校教育教学安稳有序。

9.资助育人暖心励心。构建“物质资助、精神培育、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资助工作体系,实施保障性、支持性、引导性等多种资助方式有机结合的物质资助模式,每年资助金额5700余万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均资助超万元,实现了物质资助100%全覆盖。不断加强学生发展性资助工作投入力度,不断探索困难学生“精神培育”“能力提升”载体和形式,通过“阳光培育”“青春领航”“彩虹成长”“励志助学””学业腾飞”等品牌项目,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连续十七年开展“东大自强之星”评选,培养自强之星百余名,其中1人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全国仅10人),2人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学校获评全国学生资助工作“优秀单位案例典型”;2011年以来连续10年在全国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考评中获得优秀,累计获绩效奖励超过1.12亿元。

10.组织育人凝心聚力。制定《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办法》,修订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等议事规则,不断优化党委全面领导、党政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认真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师生履职担当共谋发展的思想共识进一步凝聚。实施二级单位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二级党组织书记、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实现全覆盖。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双带头人比例达到100%。实施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党建质量工程”,建设党建VR等一批教育实践基地,基层党组织的创新力、发展力持续迸发。修订出台《中共东北大学委员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出台深化学生会(研究生会)改革实施方案、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办法,严格审查社团活动主题、经费来源。4个分党委、24个党支部入围全国或辽宁省“标杆院系”“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名单;入选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责任编辑:管珊珊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育心铸才、培根铸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