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建引领,发挥特钢优势,争做“强国行”的“特种兵”
东北大学冶金学院钢铁冶金第二党支部是一支具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全省新时代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辽宁省高校红旗党支部”等光荣称号的先进集体。支部现有教师15人,其中,院士有效候选人1人、国家级领军人才项目入选者1人,高级职称13人。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秉持育人兴邦使命,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扎实开展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等工作,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高质量的特钢冶金行业发展。
一、坚持党建引领,开展党建联建,争做冶金战线的“特种兵”
1.结对共建、党建共做,激发基层党支部党建活力
党支部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与博士生党支部、抚顺雷锋学院、沈阳市和平区和平一校长白岛第一小学等持续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参观东北大学校史纪念馆,重温东北大学发展历程、共同参加中共辽宁省委党校专家主讲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教学,共同主办“开学第一课”等系列活动。通过不同基层党组织之间的结对帮扶,激发党建活力,推动了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的共建共赢。
2.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冶金行业协调发展
党支部充分利用所在的特殊钢先进冶金工艺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特殊钢冶金技术优势,与十余家钢铁企业开展广泛的联合建设。2024年,先后与中首特钢联合成立“绿色智能特殊钢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四川钢研高纳联合成立“高端金属材料与智能冶金联合实验室”,从废钢处理,残余元素控制,钢水终点氮含量控制,开发高质量、个性化、智能化产品,数据驱动赋能等方面集中力量攻克行业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充分发挥党员的旗帜作用,共同构建资源互补的校企合作新格局,携手打造校企合作新标杆。促进特钢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图1:与所在地小学签署“党建联建”协议,并组织参观见学
二、发挥学科优势,提供教育服务,打造思政教育的“金品牌”
1.聚焦教育强国建设,积极开展课程建设、教学研讨、学科发展咨询活动
党支部积极发挥全国重点学科和国家一流学科建设优势,近年来,与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辽宁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郑州大学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等单位积极开展课程建设、教学研讨、学科发展等研讨、咨询活动十余次。2024年,支部党员撰写的关于先进钢铁技术的2份资政报告被教育部咨询专刊综合采用,充分发挥党支部教师的学科优势,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2.服务辽宁教育事业发展,持续开展“特种兵特种钢”品牌系列教育服务活动
党支部引导本支部任课教师深入挖掘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充分发挥本支部所在团队的经验和资源优势,注重运用好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姜周华教授的先进事迹,2021年起持续打造以“特种兵特种钢”为品牌的系列教育服务活动,面向东北大学、辽宁科技学院、沈阳工业大学等相关高校及师生开展专题讲座十余场。2025年,以党支部书记李阳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为依托,积极开展和沈阳市和平区和平一校长白岛第一小学的党建联建行动,以《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题讲述“开学第一课”,在中小学生中播下“让党放心,爱国奉献”的种子,共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把党建联建、教育服务和实践育人落到实处。
图2:面向小学师生开展弘扬教育家精神专题讲座
三、围绕专业特色,推动科技赋能,勇当科研攻关的“突击队”
1.加强有组织科研,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等方面打头阵
党支部把师生组织起来,积极投身东北大学的双一流建设和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与相关钢企积极开展科研合作,有序实现科技赋能。支部党员们在鞍钢集团参与研发的“316H奥氏体不锈钢产品”应用于我国第四代核电示范快堆项目,成为我国探索国际领先核电技术的开路先锋;在抚顺特钢牵头研发的国内首个“超级不锈钢”,成功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让进口产品降价50%以上。
2.积极推进校地融合发展,高质量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推动成果转化落地
党支部积极推进辽宁省特殊钢电冶金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并在2024年搭建了2个高质量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充分发挥自身科技和智库优势,推动研究成果转化落地。党支部书记李阳受聘辽宁省科学技术厅专项活动科技专员,带领团队成功开发了2400Mpa级的汽车用气门弹簧钢;支部党员系统开展高端模具钢制备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工作,完成5吨级高端模具中试研制,形成了全流程关键制备技术。党支部带领所在研究中心创建东北大学(沈抚)工业技术研究院,目前已建成国际一流的分析检测中心和高端特殊钢和特种合金中试生产线,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科技赋能。
图3:产学研用合作平台赋能站签约揭牌仪式
四、助力社会发展,深化实践育人,炼成强国建设的“特种钢”
1.汇聚高层次人才,服务辽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支部积极团结凝聚高层次人才,引入多名博士后进站工作,其中1人作为优秀人才2024年留研究中心工作。2024年,党支部所在研究中心获东北大学“三育人先进集体”;支部党员获“亚太材料学会(APMP)”院士、“工业电热设备标准化个人突出贡献奖”;支部党员也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辽宁省优秀青年基金”“杰出工程师”青年奖等荣誉。
2.深入调查研究,建设校内校外一体化实践育人机制
党支部坚持管理融入日常,在实验课、企业实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多次组织研究生参与现场企业的技术革新与改造,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支部积极探索建设校内校外一体化实践育人体系,指导大一新生学业规划和参与实践创新活动、大二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世界冶金大赛”等科技竞赛、大三学生进行“高年级科研训练计划”以及大四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和生产实习,形成了全方位、一贯制的校内校外一体化实践育人体系。党支部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特等奖、省部级研究生优秀论文11篇,支部所在研究中心荣获辽宁省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
图4:教师党员带领学生赴抚顺特钢生产实习
作为第三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冶金学院钢铁冶金第二党支部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给东北大学全体师生重要回信精神嘱托,强化“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头雁”效应,团结带领支部党员在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等方面发挥作用、展现作为,推进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取得扎实成效,为服务教育强国、推进一流大学建设贡献“特钢”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