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 科技攻关小组驻守边疆保卫深部工程安全

2023-02-11 14:49:04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转眼间,党的二十大后第一个春节悄然来临,团聚氛围走进了千家万户。但东北大学有一支特殊的科技攻关队伍,他们三年多来不畏寒暑、不分昼夜,每年365天驻守祖国边疆某重大工程现场;他们不忘岩石力学人初心、牢记工程科技工作者使命,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他们矢志不渝,响应党的号召,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他们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校长冯夏庭教授领衔的深部金属矿山安全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岩爆科技攻关小组。

岩爆科技攻关小组是一支矢志不渝的科研队伍,由冯夏庭院士领导,课题组成员包括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刘造保教授、实验师姚志宾、讲师胡磊、副教授毕鑫、讲师张伟等和博士生张宇、付廉杰、熊永润、马涛、毋振华、张文灿等。自2020年起,课题组长期驻守新疆某大型深部工程施工现场,获取第一手资料、解决一线工程岩爆防控难题。该工程施工过程中岩爆频发,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大、进度缓慢,课题组在工程现场进行安全监测与现场试验研究,负责岩爆监测预警与防控工作,为该工程装上团队自主研发的岩爆智能监测预警系统,用科技支撑保障工程的安全高效施工。

2023年春节前夕实验室党支部新疆某引水隧洞现场党小组成员合影(左起:张宇 张伟 刘造保)

岩爆科技攻关小组是一支锐意进取的科研队伍。工地位于沙漠戈壁滩,工作与科研条件异常艰苦,为收集岩爆的详细地质、施工及发生过程信息,课题组成员经常需要在700m深、岩爆风险极高的洞内连续工作超过8个小时,洞内温度超过30℃,还常常有淋雨状出水,成员工作完,衣服已湿透,洞外温度则低于零下20℃,在这样的环境下,成员感冒是常有的事。即使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依旧无法磨灭课题组成员对待科研的激情,项目开展以来,在冯夏庭院士的悉心指导下,课题组成员将工程现场作为实验室,在开展岩爆监测预警保障工程施工的同时,积极探索与发现问题,查缺补漏,在发现传统岩爆监测预警技术无法应对断裂型岩爆、链式岩爆等新型岩爆后,已开展新型岩爆的特征与机理研究。

张伟夜间查看系统

胡磊在岩爆现场踏勘

洞内工作时现场工作人员合影起:马涛 姚志宾 技术工人技术工人2

断裂型岩爆虽然发生次数不大,但一般发生等级高,危害性极强,文献报道了多次断裂型岩爆,造成的灾害极大。但课题组原有的预警方法在面对断裂型岩爆时,预警等级偏低,研究断裂型岩爆机理与预警方法势在必行。” 博士生张宇说。

径向链式岩爆持续时间长,破坏力强,危害性大,严重影响施工进度,而且我们发现链式岩爆与传统对岩爆的认识不同,施工单位很担心岩爆还会发生,所以我们一定要对链式岩爆进行研究,为保障工程安全施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博士生付廉杰说。

能够参与一线工作,切身体会岩爆对人员及设备危害,通过捕捉岩爆发生细节及地质特征,使我对岩爆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尤其是针对时滞型岩爆,由于其时空滞后性的特征,对现场施工有着极大的危害,因此,坚持一线工作是我深入研究该类型岩爆的基本需求,这也造就了我不畏艰苦,对待科研精益求精的理念。” 博士生熊永润说。

张宇处理数据

张宇和毋振华在采集数据

熊永润采集数据

坚守在工程现场的三年之久,在岩爆科技攻关小组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对该工程岩爆灾害认识不断加深,现场岩爆预警准确率持续增加,当前岩爆平均预警准确率已达到93%,累计节约一次支护成本超过三千万元。岩爆科技攻关小组作为地球心脏的“理疗师”,扎根边疆,求真务实,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解决工程建设中面临的科学问题而作出贡献,得到了业主、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的一致称赞。

在祖国边陲之地、在工程现场的恶劣条件下,在冯夏庭院士带领下,课题组成员分工明确、精诚合作,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国家重大工程。春节期间,为确保工程的安全高效施工,课题组每年都安排骨干成员,坚持驻守工程现场,确保工程持续安全施工、工程进度不因岩爆而延误、工程建设成本降到最低。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东北大学岩爆科技攻关小组将继续在冯夏庭院士的带领下,不忘岩石力学初心、牢记岩石力学使命,扎根工程一线,用科研热情描绘边疆的美丽风景,用科研成果书写边疆的壮丽山河!


责任编辑:王延邦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东北大学科技攻关小组驻守边疆保卫深部工程安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