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管理系师生党支部:以“红绿融合”模式赋能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积极响应校地党建协同新机制建设号召,东北林业大学森林资源管理系师生党支部牵头组织“绿野乡绥”实践团,赴黑龙江省绥化市林草局开展“党建+生态”主题实践活动。团队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聚焦地方林业发展需求,依托“技术赋能、红色铸魂、支部共建”三项重点行动,探索“红色引领、绿色协同、扎根黑土”的校地联动新模式,助力龙江生态文明建设开创新局面。
技术赋能:专业力量为绿色发展注入智慧动能
面对绥化林草系统在数字化转型和技术能力提升方面的现实需求,森林资源管理系师生党支部依托专业特长,联合山水林火党支部、森林保护学科教师党支部,面向林草局下属11家林业单位开展专题技术培训,覆盖职工近百人次,切实推动林业技术“进基层、提能力、促实效”。
在专题培训中,森林资源管理系师生党支部书记于颖教授围绕GIS技术在林业数据加载与空间处理中的实用技巧展开系统讲解,从数据预处理到多源信息融合,为基层职工高效应对海量林业数据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为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与精细化管理插上智慧翅膀。山水林火党支部书记杨光教授聚焦当前森林防火体系建设,深度解析阻隔系统建设新标准与实施路径,帮助基层防火人员厘清“怎么建、建什么”,增强全域防控意识与能力储备。森林保护学科教师党支部宇佳副教授则从一线需求出发,围绕红松球果主要种实害虫的识别与防治进行专业讲解,涵盖油松球果小卷蛾、冷杉梢斑螟等典型虫害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防控策略,助力一线人员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
这场跨越理论与实践鸿沟的知识盛宴,不仅显著提升了林区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实操技能,更在思想深处种下了“科技赋能林业”的种子,为林业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科技型转型升级按下了“加速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此次培训点燃了林区高质量发展的智慧星火,其深远影响必将随着林区职工躬耕不辍的身影,在守护绿水青山的伟大实践中持续闪耀。
于颖教授讲解GIS技术处理林业数据
党建共建:推动“校地融合”向纵深迈进
培训结束后,森林资源管理系师生党支部联合各实践团队成员,与绥化市林草局召开座谈交流会,围绕党建工作与生态实践深度融合展开务实探讨。绥化市林草局党组书记高红星、局长刘心蕊、工程师刘丽华、调研员郭宇松及全体实践团成员共同参与。
会上,高红星书记对实践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全面介绍绥化市林草系统在智慧林业、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建设成果,同时指出当前仍面临人才紧缺、技术更新滞后等制约因素,希望通过党建引领与校地协同破解发展瓶颈。
于颖教授从党建融合生态实践角度,详细介绍了森林资源管理系近年来在“党建+学科+服务”领域的创新探索,展示了将专业优势融入党建工作的有效经验。双方就组织联建、人才共育、资源共建、平台共享等议题深入交流,并达成长期合作意向。
随后,森林资源管理系师生党支部牵头,联合山水林火党支部、森林保护学科教师党支部、学生第二党支部,与绥化市林草局党组正式签署支部共建协议。通过搭建“党建共建、阵地共用、难题共解、文化共育、家园共享”的党建协同平台,构建起校地共建生态文明的制度基础与实践样板。
绥化市林草局与森林资源管理系师生党支部签订支部共建协议
红色铸魂:赓续精神血脉 厚植生态担当
为厚植青年党员红色基因,筑牢生态使命意识,森林资源管理系师生党支部依托本次实践平台,组织团队成员赴绥棱县林业局开展红色研学教育。全体成员在副局长李铸带领下参观罗圈甸子突围纪念馆,深入了解东北抗联英雄在林海雪原中开展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与感人事迹,感悟“铁骨铮铮、忠魂浩气”的革命精神。
在白马石会师圣地,团队全体党员面对鲜红党旗庄严列队,林学院研究生党员关宏韬领誓,集体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在山林间久久回响,既是对革命先烈的深情致敬,更是新时代青年党员牢记使命、勇担责任的庄严承诺。本次红色研学活动实现了党史教育与生态实践的有机融合,引导青年学子在追寻革命足迹中坚定理想信念,在服务基层林业中锤炼政治品格。
森林资源管理系师生党支部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持续深化校地协同合作机制,创新“党建+专业+生态”融合路径,推动党建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互融互促、同频共振。未来,支部将坚持党建引领,强化人才支撑,服务龙江绿色发展大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生态篇章贡献“东林智慧”与青春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