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回信精神,引导广大青年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东北林业大学小水滴公益党支部成立“创新科技兴产业,青春力量助振兴”青春助力乡村振兴研究生团队于2024年7月8日至7月15日前往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一头连着高校科研,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科技小院正成为乡村振兴舞台上的大角色。10位研究生团队成员们结合学校和专业特色,在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中聚焦林产品发展,深入一线展开调研活动,解决实际问题,将科研做在祖国最北方辽阔大地上,策划开展了“理论结合实践,深入企业一线”、“青春向党淬初心,奋斗强国谋新篇”、“寻访红色印记,厚植文化底蕴”、“追根溯源,健康到家”等4项实践活动。
实践团队到达加格达奇合影留念
理论结合实践,深入企业一线
7月9日至11日,实践团队进入企业参观一线工厂,轮岗体验流水线运作,在基层工作中发现问题,充分调研;参观企业基地,了解大兴安岭地区特色作物种类和繁育相关知识,感受大兴安岭自然宝库的魅力;开展宣讲会及实操培训,向工厂员工讲授食品安全、微生物化验及规范操作、老山芹产品开发等相关内容,更进一步了解企业需求和当地资源现状,针对问题,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开展科技服务,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解决林产品生产技术问题。
实践团队与企业开展座谈会
实践团队与企业成功对接后合影留念
团队成员对企业员工进行技术培训
团队成员讲解老山芹产品开发
实践团队与企业部分员工合影留念
青春向党淬初心,奋斗强国谋新篇
7月12日,实践团队联合企业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企业支部书记和团队成员围绕自身职业发展进行座谈,明确表示当代青年要有“自讨苦吃”的精气神,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随后,在企业支部书记带领下参观了党建红色基地“十里花海”,这里繁育众多优良中药材,是投身寒地作物科学研究的优秀先锋党员们的成果和心血。看到“身在最北方,心在党中央”的立牌,团队成员无不肃然起敬,在此种下自己那颗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的种子。
实践团队参观寒地资源基地
实践团队在十里花海合影留念
寻访红色印记,厚植文化底蕴
7月13日,实践团队前往革命烈士陵园和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纪念碑学习红色革命精神,体悟新中国成立后这些战士不畏艰险,在极端环境下修建铁路,为大兴安岭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这些纪念碑提醒当代青年不要忘记那段艰苦卓越的抗战岁月以及战士们英勇无畏和牺牲精神,团队成员们在此向他们庄重致敬,珍惜现在,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实践团队学习红色精神合影留念(一)
实践团队学习红色精神合影留念(二)
追根溯源,健康到家
7月14日-15日,实践团队开展了系列调研活动:寻找野生蓝莓生长地并进行取样,了解蓝莓生长特性;调研市场零售蓝莓制品与富林公司是否密切关联;调研农户售卖蓝莓情况,蓝莓来源及蓝莓销量在他们经济收入中的占比;调研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饮食相关性,尤其是对食用天然林下资源有益健康的关注程度;有针对性的在社区开展食品营养安全健康科普;针对本次实践中所了解浆果腐烂问题,给出解决答案。通过此次调研科普活动,加深了团队对大兴安岭小果的了解,让大兴安岭小浆果、富林公司和助力乡村振兴三者之间紧密联系,帮助当地居民尤其是中老年人健康膳食,提高居民幸福度。
团队成员开展社会调研(一)
团队成员在社区科普食品与饮食安全
团队成员开展社会调研(二)
耳闻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自己长期在象牙塔中学习,欠缺实践能力,而这次实践定位非常符合其预期且意义匪浅,能够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同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难题,走进林海深处,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此行虽短,但受益终身。
实践团队将以实际行动投身乡村振兴,引导更多学生关注乡村发展,在“高大上”的科技与“接地气”的小院的碰撞中产生创新火花,带来发展动力,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