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8日,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邀请到南通大学的王敦琴教授为全校师生做了一次名为《事业传奇<家诫>流芳——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的家国情怀》的专题讲座。讲座开始之前,纺织学院领导老师与王教授进行了座谈,纺织学院党委书记王新厚、副书记刘雯玮、团委书记马也等参加了座谈会。双方围绕张謇与纺织行业以及东华大学的渊源进行了交流与探讨。深入探究了如何利用“张謇”的人物经历,挖掘价值引领元素,增强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让纺织学子在学习科学技术的同时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纺织业的发展,树立博大的家国情怀。
说起今天分享的主人公张謇先生,我们作为纺织学子应该倍感自豪和荣幸。追根溯源,东华大学和张謇先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样紧密的历史渊源让王教授倍感亲切。王教授一直致力于张謇先生的研究,目前共出版了7部著作,发表了论文70多篇。分享伊始,王教授表示,很高兴在此美好季节在东华大学与在座的各位东华学子相遇,共享张謇故事。
张謇先生一生充满了传奇,创造了不下20个全国第一,一身几大逆转,人生之路跌宕起伏。分享过程中,王教授娓娓道来,引经据典,与当下对比,非常生动有画面感,仿佛在听王教授讲一个朋友的故事一般,有血有肉,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
事业 | “进则万难,退则万碎”
张謇先生(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人如其字号,正直朴实,江苏南通人。
“半身文章,半身事业。”说起张謇先生的“职业生涯”,王教授用这样八个字概括。
张謇先生属于大器晚成型人才,41岁才高中状元,任翰林院修撰一职,相当于当今的副厅级。但,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张謇先生就面临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重大打击——父亲去世。随后回家守孝三年,于是有了流传于后世的名诗——
“一第之名,何补百年之恨,
慰亲之望,何如侍亲之终”
祸不单行,彼时国家刚刚结束了甲午战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中有一条是,允许日本人在大清办厂挣钱。这给本就岌岌可危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打击,随后,忧国忧民的总督张之洞上奏朝廷,请求让张謇经理通海商务,于是,大生纱厂应运而生。
但,这只是千难万险的预告。大生纱厂创办初期,经历了五无五难(招工难、机器安装难等),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紧张中,张謇先生陷入了进退两难的无解题。
万幸的是,他的得力助手想到了滚雪球的解决方法,问题得以圆满解决,并为之后大生纱厂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激励员工砥砺前行,张謇先生将大生纱厂一步步的发展记录成图,可以看出,张謇先生是一个有点浪漫品质的人。
虽然手握大权,但出乎意料的是,张謇先生只持有0.4%的股份。王教授与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华为技术创始人任正非等获得巨大成功的商人做对比,更加鲜明的让在座的同学感受到了张謇先生超前的意识与理念。
张謇先生超前的意识在他的每一个重大决定中都有所体现。最让人叹为观止、倍感钦佩的是张謇先生当时已经有了产业链的概念。在大生纱厂取得成果,获得资金后,张謇先生又办了四十几家公司,形成了一条自给自足的产业链,颇具循环经济的雏形。
“实业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在继续办厂还是办学校的问题上,张謇先生再一次证明了他远大的前瞻性。“教育救国“成了张謇先生的新重点。一所所学校拔地而起:全国第一个民立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通州女子师范等。
张謇先生曾说,“办学需从小学起,尤要从师范起“,并且他极度重视食堂和厕所,以及学子们的环境卫生习惯,这在当下社会,也是一直被热议的话题。除了师范教育,张謇先生很重视教育的多样性,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先后创办了保姆传习所(职业教育),盲哑学校(特殊教育),巡回书库等。现如今,很多百年以上的高校,如北大、复旦、同济、大连海事学校、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南通大学等,都和张謇先生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值得一提的是,张謇先生虽为一位备受敬仰的教育理论家,但却无很多大部头著作,多为演讲形式传承。除了实干家,教育家的身份,张謇先生还是文学家、书法家、诗人,并且在每个方面都有着极大的成就。我国历代领导人、文豪、伟人都对张謇先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王教授语言风趣幽默,生动形象,让我们认识到了这样一个张謇先生。
家诫 | “与其述己意,毋宁述古人”
王教授告诉我们,智商很重要,万万不可少。高情商来源于好的教养,好的习惯,好的人品。张謇先生很重视子孙后代的人格人品养成,遂在69岁那年,摘录了刘向、诸葛亮、王修、颜之推、柳玭、胡安国、朱熹七位古人的教子格言作为张氏《家诫》,并写了自序。
王教授现场与我们分享了《家诫》的内容,每一条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慢慢咀嚼。《家诫》中,涉及了修身、治学、做事、做人和交友,蕴含了很多人生智慧,内容编排实在用心良苦。值得一提的是,张謇先生把《家诫》刻在了庭院的石头上。
家国情怀 | “会须身伴五山灵”
说到张謇先生对信念的坚守,王教授的PPT只有一个大大的“责”。张謇先生一生的座右铭是“诚信廉公”,并专注于各种慈善事业,如育婴堂、老人院、幼稚园等。
当然,再伟大的历史人物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张謇先生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例如反对竞争,甚至消灭竞争,但是有一点缺点张謇先生才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可爱。在那个时代,张謇先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他留下的智慧、他的境界、精神、情怀都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听完王教授的分享,在座的学生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成败的辩证往往是最困难的。一位男同学对张謇先生的成败问题提出了自己一直以来的疑问,以及张謇先生的成功对现代企业的启示。在成败问题上,王教授已深有研究,并发表了论文《成败辨证观》。王教授认为,放在历史中,站在当时的角度,张謇先生无疑是成功的。除此之外,张謇先生的很多理念和方法对于现在的企业来说,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其中最最最重点的就是——诚信。
王教授分享的《家诫》引起了在座学生的很大兴趣,当被问道《家诫》中最喜欢的一条时,王教授表示,每一条都很喜欢,都非常有味道,值得去细细品味。但如果一定要选出一条的话,最中意的是最后一条,有关做人的讨论,做事先做人。
当在座的学子们也许还在痴迷于在张謇先生的传奇故事中,亦或是沉浸在王敦琴生动有趣的分享中时,第334期周周讲已经悄然接近尾声,学生代表为王教授送上鲜花以表达感谢与敬佩之情。
最后,王教授为东华学子题词,向东华学子送上了自己美好而真挚的祝愿,为这次讲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