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邱夷平教授∣“一带一路”援疆新路启征程

2021-01-19 17:03:39

东华大学援疆实践团由纺织学院邱夷平教授于2011年发起,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政策与“对口支援新疆”计划,利用专业优势帮助新疆纺织行业转型升级,促进沪疆经济协同发展。团队由本、硕、博学生共同参与,迄今已连续8年赴疆开展实践活动,包括产业调研、企业培训、科研项目调研、支援边疆教育等。曾先后获得、全国“一带一路”专项优秀团队、“青春公益美丽中国”全国大学生暑期专项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实践团队上海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最佳项目、“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一等奖等殊荣。

走进邱老师的办公室,邱老师正在给桌子上的一株植物喷水,看到大家,邱老师十分热情,“快请进快请进”,邱老师对待年轻老师和同学们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大家围着这株绿植坐下,“这是一个07级的小朋友送给我的,要时常喷喷水,它在一直生长呢”,邱老师十分自豪地向大家介绍。

援疆团就像这株植物一样,在邱老师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不知不觉援疆团已经举办了八年,在第九期援疆团即将出征之际,援疆团总指挥邱夷平老师、纺织学院团委书记马也老师、东华大学团委董小光老师、研究生侯文双针对新征程的任务及挑战展开了探讨。

邱老师指出,第九期援疆团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加了一个新任务——援助新疆的职业高中。在去年的援疆途中,巴楚小分队去往当地的职业高中展开授课调研活动,为学校录制了《爱我中华,从服装开始》系列微课,并参与了《服装专业国语教程》的编写,成果丰硕。

在此过程中,小分队发现了新疆职业高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最根本的就是缺少教育资源。在新疆,有非常多的学龄青年在职业高中上学,但这些职业高中并没有足够的老师,也没有足够的书本教材,只是简单地教学生中文,并不能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

众所周知,新疆的纺织服装产业是其主要的经济支柱之一,所以纺织服装的职业教育尤为重要。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邱老师当机立断——第九期援疆团要把援疆重心放到支援新疆纺织服装教育上来。为新疆培养更多技术型人才,让这些青年学有所用,通过自己的知识技能脱贫致富,同时推动新疆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

目前,邱老师已经和中国纺织出版社达成一致,向新疆的学校捐赠书籍教材,并且这些书本已经在去往新疆的路上。

当然,这些远远不够。第九期援疆团也将继续开展图书捐赠活动。董老师建议,在东华校园里设立图书捐赠点,为同学们提供援疆窗口,不仅仅是纺织服装类书籍,其他富有正能量的图书也可以捐赠。除了书籍,邱老师还在考虑是否能说服一些工厂,将二手缝纫机捐赠给新疆的职高,来为他们创造动手实践的条件。

今年援疆团主要对口喀什地区的四个县——巴楚、莎车、泽普、叶城,对这四个县展开教育支援。除了延续去年的任务,继续录制微课以外,邱老师决定增加一些实践课程。比如教职高的学生们使用缝纫机,打板制衣等,让他们切实掌握实践技能,并在课程的最后举行教学成果展示,颁发结业证书。

在教育支援的问题上,马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认为这项有意义的活动要坚持下去,从第一年的训练班开始,一步一步建立起章程,最后建成暑期学校,将教育援助落到实处。

当然,除了新任务,援疆团也要一如既往地延续老任务——以调研、授课和高端论坛等形式展开智力援疆。为企业培训工人,解决技术难题,切实助力新疆地区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

在座谈过程中,邱老师介绍了两项先进的纺织技术。一为非水介质印染技术,这项技术去年在阿拉尔地区落地实施,利用非水的有机溶剂在棉印染中可节水95%,在化纤印染中甚至完全不用水,实现了零排水,这项技术解决了制约新疆纺织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是近年来纺织业最重大的革命。

二为棉的免浆纱技术,这项技术解决了盐的排放的问题,为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新疆纺织服装行业面临的两个最大难题为用水问题及排放问题,援疆团要瞄准关键去突破,真正做到智力援疆、科技援疆。

援疆团自2011年以来,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披荆斩棘,一路乘风破浪,感谢邱教授的辛苦付出!第九期援疆团一定会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第九期援疆团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加了一个新任务mdash。第九期援疆团要把援疆重心放到支援新疆纺织服装教育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