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上午,由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负责具体执行的“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和田项目之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工作推进暨培训会在线上召开,面向北京、新疆两地300余位教师开展项目实施解读和技术培训工作。
“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和田项目是在北京市教委统一规划下,联合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和田地区教育局、兵团十四师教育局针对和田地区600名中小学教师实施开展的一项教育扶贫工程。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专项是“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和田项目之一(另外一个专项是由首都师范大学负责执行的“双优云桥—乐智悦读”项目),旨在利用“互联网+教育”的手段,让北京教师和新疆教师远程结对,通过一对一交流、互动课堂等多种形态支持北京优质教育资源的线上流转,促进新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精准提升。
北京市教委扶贫支援处处长王力志出席了本次会议并致辞。王力志对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项目组及参加项目的北京、和田地区的教师表达了衷心感谢。他提到,和田地区教师数量严重短缺、普通话能力不足、教育教学能力亟待提升,成为制约当地教育发展的重要瓶颈。在线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通过组织支教、专家送教、和田教师来京培训等方式相比,覆盖面广、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让更多的老师受益。他肯定了项目第一期的效果,并对第二期项目开展提出了希望:一是希望项目组加强管理服务。深入研究如何进行可持续化推进,如何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二是精准教研指导,深入了解和田教师需求,精准聚焦和田高三、初三和理科教学短板的问题。实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同时,王力志也对和田地区提出了两点希望:一是和田教育局要有效地组织教师学习,加强考勤管理,保证教师学习时间。二是研究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更多教师参与。他提到,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希望充分发挥此教育扶贫项目的作用,助力和田地区教育发展。
北京市教委扶贫支援处王力志处长致辞
接着,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社会事业部部长、地区教育局副局长全志发言。他充分肯定了项目第一期的实施效果,并对第二期和田地区教师提出了要求。第一,珍惜肩负的使命。和田地区参训教师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希望参训教师倍加珍惜使命。第二,珍惜难得的机会。通过一对一地接受指导,提升教学技能、开阔教育视野。第三,项目成功实施凝聚了各方心血,来之不易。希望严格管理、严守纪律、学用相长、示范引领。
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社会事业部部长、地区教育局全志副局长发言
作为该项目的主要推进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的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也出席本次推进会并致辞。他提到,此项目是响应国家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创新教育对口援助与发展新模式”在教育领域的重大举措。通过此项目,变输血为造血,培养出一大批能够扎根和田的优秀教师,切实提高和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使得北京市优质教育资源流转具有可持续和可转化性;培训和工作结合,将培训深入到教师的日常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和田教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本项目通过一对一的辅导,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教学的个性化问题。他希望和田教师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提升作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自己的专业能力更上一个台阶,为和田教育贡献光和热。希望高精尖中心项目组工作人员全力以赴做好服务,确保各项工作按期扎实推进。希望北京市教师圆满完成任务,体现出首都人民教师的风范,预祝培训圆满成功。希望此项目创造互联网对口扶贫新模式新形态,为国家扶贫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致辞
这次推进会,面向双方教师,对项目具体实施规划、预期成果和支持环境等都进行了详细解读和说明,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融合应用实验室主任陈玲博士在对前期收集的两地教师问卷调研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两地教师对结对方的期许、两地教师结构、双方对教研内容以及培训形式等方面的需求与期望进行了剖析,并详细介绍本次培训工作的规划安排,包括每周培训形式、培训内容、产出成果以及北师大项目组在每周每个环节给与的支持和服务等。会议最后,项目服务团队面向北京、新疆双方教师在线演示了相关交流、教研互动工具的具体操作。
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陈玲博士介绍项目实施规划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北师大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作为“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和田项目的参与者之一,将依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项目,依托“智慧学伴”、“智慧教研”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在线教研、在线微课以及和田当地的实况直播等平台组织、服务两地教师开展多种形态的线上教研互助活动,探索创造互联网对口扶贫新模式新形态,通过互联网的康庄大道,让教育智力资源穿越区域和学校的边界,创新广义资源配置机制、创新教育公共服务的形态,形成协同、精准的教育治理新模式,把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教师连接在一起,通过两地教师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伴,携手共享国家发展,同心共筑中国梦!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