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看中国·金目奖”颁奖典礼在北师大举行

2021-04-30 06:23:27 北师大党委

4月23日下午,第七届“看中国·金目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举行。“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AICCC)和会林文化基金联合主办,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提供学术支持,是一项国际青年文化交流活动,迄今已举办十届。2014年,“看中国”项目设置“金目奖”,旨在奖励“看中国”优秀作品。今年由于疫情防控原因,获奖作品导演无法亲临现场,采取线上发布形式颁发奖项。颁奖典礼由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副院长罗军主持。

1619159548250062732.jpg

与会人员合影

第七届“金目奖”面向2020年度“看中国”产生的100余部影片进行评选,经过中外师生推荐、初评、终评,以“独特的文化发现”“出色的艺术表达”“良好的中外协作精神”作为评选标准,通过11位海内外专家认真评选,共产生一等奖影片2部,二等奖6部,三等奖9部,“最佳文化发现奖”“最佳艺术表达奖”“最佳网络传播奖”各一部,另设有特别荣誉奖以及最佳组织奖。

终评评委会由十一位中外专家组成,包括评委会主席、“看中国”创始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阿米尔·陶辛格(AMIR Tausinger),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邓凯,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特聘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高峰,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杰弗里·波伊斯特(Geoffrey Poister),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教授罗亚娜(Jana Rošker),世界新闻出版商协会亚洲区主任、新加坡新闻俱乐部副主席刘韵妮(Joon-Nie Lau),中共中央宣传部对外推广局影视交流处处长孙海东,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特聘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向云驹,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杨远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所副所长、研究员朱新梅。

1619161482911006347.jpg

活动现场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发表致辞。他表示,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虽然新冠肺炎疫情给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与挑战,但是“看中国”项目在中外师生的共同努力之下,获得圆满成功,相信倾注了中外青年热情与汗水的作品,一定会带给全世界一个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视角。北京师范大学明年将迎来120周年校庆,欢迎世界各地的青年人来到北师大,为北师大带来多元文化的碰撞交流,希望中外青年今后能继续保持联系和沟通,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间的彼此了解和中国与各国间友好关系的发展。

1619159616111035355.jpg

周作宇致辞

黄会林介绍了“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的具体情况。“看中国”项目创办于2011年,至今已走过十个年头。截至2020年,来自五大洲83个国家77所海外高校的725名外国青年共完成712部纪录短片,斩获120余项国际性奖项,将一个更为丰富、立体、多元的中国呈现在世界面前。2020年,“看中国”项目不仅在原有的“农事·农家·农人”主题外新增“后疫情时代”主题,更创新性地开展了“远程外国青年看中国”“在华外国青年看中国”“新锐导演看中国大电影”三个全新单元。与此同时还举行了两场“看中国”十周年学术论坛,开展了“看中国”线上线下展映、举办了“看中国”十年回顾图片展等相关活动。“看中国”项目旨在通过亲历性的文化体验,促进外国青年一代对中国的认知和理解,期待参与的所有外国年轻人能够通过手中的镜头留下珍贵的青春记忆、描绘五彩的异国旅程,并能身体力行地把真实的中国故事、中国声音带向世界。

1619159662543001802.jpg

会林致辞

向云驹代表第七届金目奖终评评委介绍,金目奖是“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的一个重要设计,旨在鼓励和奖励具有独特的文化发现和出色的艺术表达的作品。“看中国”项目的核心要义是外国青年的“看”;他们的“看”将影响和决定他们未来的作为及未来对中国的态度。“看中国”项目的核心理念是亲历亲至;是感性、直观、接触、互动、交流、对话、情感。“看中国”项目的核心方法是影像,以纪实地记录的微电影的形式来“看中国”,用形象说话,用事实理解真实的中国、民间的中国和百姓的中国,用生动的故事呈现感人的中国和形象的中国,以及真切的中国形象。

1619159709478006656.jpg

向云驹致辞

“最佳网络传播奖”颁给萨摩亚导演涂优异(SOLOMONA, PHILTON PENE)拍摄的《武汉话:流淌的英雄之声》(Wuhanese: The Language of Heroes),影片以留学生涂优异的创作故事为线索,以武汉话在后疫情时代下的变化与传承为主题。既是武汉乡音的纪实影像,又是武汉人“不服输”精神的写照。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主任杨乘虎宣读颁奖词。

1619159760507006887.jpg

杨乘虎宣读颁奖词

1619173338644097687.jpg

《武汉话:流淌的英雄之声》导演涂优异发表获奖感言

“最佳艺术表达奖”由尼日尔导演纳西(BIZO MAILOGA NASSIROU)拍摄的《阿齐兹,我亲爱的》(DEAR AZIZ)获得。影片讲述了一位非洲青年探索百侯古镇的故事,他在历史悠久的建筑和郁郁葱葱的森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深思念。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王宜文宣读颁奖词。

1619159807304074981.jpg

王宜文宣读颁奖词

1619173405558063125.jpg

《阿齐兹,我亲爱的》导演纳西发表获奖感言

“最佳文化发现奖”颁给RAOELINA HAINGONIAINA RONALD FABRICE拍摄的《苦尽柑来》(The Old Under The Tangerine Tree)。纪录片讲述的是重庆市开州长沙镇福城村村民赵福胜带领全村人走上致富道路的故事。导演希望用这个故事让世界上更多人看到中国人民的辛勤付出,展现新时代不畏艰苦、刻苦奋进的中国乡村精神。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党委书记、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俄罗斯文艺》主编刘娟宣读颁奖词。

1619159860747099266.jpg

刘娟宣读颁奖词

1619161055549024519.jpg

《苦尽柑来》导演FABRICE发表获奖感言

《刻痕》(Memento)等九部影片分别获得金目奖三等奖。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央电视台研究室原主任王甫,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萧放,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田卉群宣读颁奖词。

1619159973166039850.jpg

王甫宣读颁奖词

1619159912767088157.jpg

萧放宣读颁奖词

1619160002235076959.jpg

田卉群宣读颁奖词

《天路之路》(The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等六部影片分别获得金目奖二等奖。《光明日报》原副总编辑、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沈卫星,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总经理谷国庆宣读颁奖词。

1619160094029094956.jpg

沈卫星宣读颁奖词

1619160132173004482.jpg

谷国庆宣读颁奖词

第七届“金目奖”一等奖的荣誉颁给了《光》(Fight)和《乡村大篷车》(Country wagons)两部影片。《光》(Fight)由巴基斯坦导演萨尔玛 (Salma Asghar)拍摄,影片展现了从也门来到中国的萨娜在新冠疫情期间的选择和坚守。《乡村大篷车》(Country wagons)由墨西哥导演Jorge Eduardo Tort Oviedo拍摄,讲述了田伟和他的乡村大篷车的故事,展现出现代化进程对中国的农村和家庭结构的影响。两部影片都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展现出其深刻内涵和格局。周作宇为两部优秀作品宣读颁奖词。

1619173460489042648.jpg

《光》导演萨尔玛发表获奖感言

1619160784946072839.jpg

《乡村大篷车》导演Jorge Eduardo Tort Oviedo发表获奖感言

2020年,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邀请了9位历届参与者拍摄了9部“新锐导演看中国”短片,并剪辑完成一部85分钟的纪录电影《路》,献礼“看中国”十周年。为此,评委会特别设立“特别荣誉奖”颁发给9部短片和大电影《路》的创作团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李胜兰宣读颁奖词。

1619160313152085685.jpg

李胜兰宣读颁奖词

华中师范大学、暨南大学、辽宁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西南大学、浙江传媒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获得第七届金目奖“最佳组织奖”。在2020年的“看中国”项目中,他们不仅促进了中外青年的友好交流,更切实践行与传播了中国文化。“看中国”创始人黄会林为以上高校宣读颁奖词。

“看中国”项目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诠释了文化交流的价值,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沟通、理解、尊重与包容。目前2021年“看中国”项目已经启动,期待外国青年可以拍摄出更多精彩的中国故事。


责任编辑:党委组织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第七届“看中国·金目奖”颁奖典礼在北师大举行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