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智库 | 刘建军:“一核四维”: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

2020-11-23 15:02:19

浦东这块改革开放的热土,不仅释放出巨大的经济能量,而且展示了中国社会治理的丰富实践。浦东的家门口服务体系,集中展示了中国创新社会治理的基本模式和基本逻辑,笔者称之为一核四维,即依靠党建核心引领,从服务供给、关系构建、治理优化、人文滋养四个维度展开基层社会治理的进程。

第一个维度是服务供给。解决公共服务可得、可达的问题,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立足点和着力点。这一问题必然要在社区当中寻找答案,因为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也只有在街居制街社制的治理结构中才能贯彻和落实公共服务。正是根据这一公共服务的供给逻辑,形成了我国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即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权力下放。

浦东新区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以现有村居网络为基础,发展和巩固其社区生活圈核心的地位,通过优化条块服务供给,打造资源整合平台,为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

第二个维度是关系构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很重要的一点,是在资源投放、项目开展的过程中,着力于良好社会关系的构建。缺乏社会资本和社会关系的资源投放和服务供给,是机械的,不是有机的。资源下沉不能脱离人。家门口服务体系不是仅仅着力于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更是着力于社会关系的构建。这是浦东家门口服务体系成功的重要原因。

第三个维度是治理优化。基层社会治理,仅仅有服务供给和关系构建还不够,更要有收集、商议和解决公共议题的机制安排。发端于上海的三会制度即协调会、听证会、评议会,就是解决各种类型公共议题的制度安排和机制创新。浦东的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将治理优化贯通其中,为基层社会领域矛盾调处、议题化解和共识达成提供了强而有力的制度保障。

第四个维度是人文滋养。所谓人文滋养就是要培养健康的公益人格、公共人格和利他人格。浦东家门口这一概念,就是开发社区人文资源的文化标识。中国把社区视为家庭的扩大,是与国家连为一体的公共生活领域。人们常说的家国一体、家国情怀等,指的就是这个道理。从这个角度来说,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是展示中国社区和基层社会人文魅力、给人以人文滋养的丰厚土壤。

总之,从浦东创新社会治理的实践过程来看,家门口服务体系的构建,依靠党建引领作为逻辑红线,将服务供给、关系构建、治理优化、人文滋养这四重维度融为一体,将万千家庭纳入公共服务体系之中的社会治理与社会建设,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有力体现。

(作者:刘建军,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主任、民政部全国基层政权建设与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卢晓璐 孙谦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浦东这块改革开放的热土,不仅释放出巨大的经济能量,而且展示了中国社会治理的丰富实践。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