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 | 吴晓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的目标与任务

2020-11-25 14:44:53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一重大的时代任务,而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是在同样的背景下从属于这一任务的。为了能够真正理解和把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的目标与任务,需要从时代状况、哲学学科本身以及理论立足点三个方面,对之进行深入思考。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是一个时代的任务,而不是在书斋中向壁虚构出来的事情。黑格尔将哲学理解为“把握在思想中的时代”,马克思认为,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如果说哲学社会科学总是特定时代的理论表现,那么,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的任务,就必定是由特定的时代状况所决定的。一方面,世界历史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个变化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被称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另一方面,当今中国的历史性实践正处在一个时代转折点上,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方位上,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样的历史方位具有三重意义:一是展现出对于中华民族来说的历史性意义,即我们这个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开辟出民族复兴的伟大前景;二是它展现出对于世界社会主义来说的历史性意义,即中国共产党人在21世纪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为科学社会主义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三是展现出对于整个人类发展来说的历史性意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就,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正是新的历史方位构成我们的时代坐标,只有依循这样的坐标,我们才能对时代提出的任务有深入的把握。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就是这样的时代任务之一。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实践发展到特定阶段时,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就会面临与之相适应的重大转折,就像18世纪欧洲哲学社会科学的变革是与现代性的特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一样。在任何历史时期,一个民族或国家对思想理论的需要总是存在的,但只有在时代转折的重要关头,才会产生出巨大的理论需求和迫切的思想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因此,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体系,包括构建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一项重大的时代任务,是由当今中国的历史性实践所托付的思想理论任务。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要把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总目标。在整个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中,哲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文化的主干”和“思想的母体”。而在哲学学科中,学术体系从内容方面来说是基础性的,话语体系是从学术发展所形成的稳定范式中产生的,而学科体系则往往是建制性的:它规定着学术共同体的诸多研究领域和活动方式,支撑着整个教学过程的特定内容和展开方式,因而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学科体系包含着多重要素——学科分类与设置、学科发展的目标与架构、教学与科研团队的配置,等等。学科体系的特性,初始地反映在学科的分类中,而我们以往的哲学学科分类大致依从两种区分:一种区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另一种区分是逻辑学、科技哲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这样的分类所反映的哲学学科体系,是长期以来历史地形成的,它在特定历史阶段对我国的哲学研究和哲学教学起到了支撑和推动作用。

但是,学科体系并不仅仅是学科分类,哲学学科体系也不是仅凭主观想象就可以设计出来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构建的关键是:适应于新时代的本质要求,服务于哲学社会科学整体上的改变。中国自近代以来开始了大规模的现代化进程,而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也随之在整体上进入到对于外部学术的“学徒状态”。这种学徒状态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成果丰硕的。但是,任何一种学术的真正成熟,总意味着它在特定的阶段上能够摆脱其“学徒状态”并获得自我主张。当今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正面临着这样一个决定性的变革时刻,其现实基础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变化所提供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并不仅仅是附带一些中国色彩或中国元素,而是在思想理论的根基上获得了自我主张的哲学社会科学。唯其如此,它才可能真正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只有当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牢牢地把握住这一点时,它才能得到积极的推进并具有实际的效果。


以唯物主义历史观引领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唯物主义历史观之所以具有引领的作用,不仅因为它提出了很高的学术理论要求,而且因为它把学术理论的本质规定从总体上引导到了社会历史的现实中。学术和理论固然需要书本纸笔,需要逻辑推演,但在总体上却深深地植根于现实中。长期以来的“学徒状态”往往会满足于“书中得来”和“纸上推演”,而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的自我主张,恰恰要求深入到现实中,特别是深入到当今中国的现实中。正是唯物主义历史观非常明确地揭示出这一本质要求,因此,唯物主义历史观在成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指导时,同样应当成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的理论引领。

如果说学科体系一般而言是建制性的,那么,哲学学科体系就会在一个方面规定哲学学术共同体的研究领域和活动方式;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引领作用就在于: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要作为基本建制,来推动整体的哲学研究面向现实并深入现实。哲学研究以及一般的理论研究往往易于产生一种偏向,那就是鄙薄现实。然而,自黑格尔和马克思以来,把握现实毋宁说是一个很高的学术要求,是唯有通过精深严整的理论才可能达到的。这是因为,“现实”并不是单纯的实存,或一般所谓事实(可以通过知觉直接给予我们的东西);“现实”乃是实存与本质的统一,是展开过程中必然的东西。这样的哲学研究将远远超出所谓“外在反思”,即仅仅把抽象的普遍性先验地强加到任何内容之上的思维方式,而是要求在通达“事物自身”的同时,揭示出实存中的本质和展开过程中的必然性。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引领的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理应将这一关键之点设定为学术研究的目标。不仅如此,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还在另一个方面支撑哲学教学的特定内容和展开方式,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哲学学科的人才培养。虽然哲学的教学方式和人才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但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要从主旨上达成这一目标,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知识与现实的结合,从而使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历史性课题进入到学习者的视野和思考中。这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的核心目标。

总之,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是一项时代任务,其本质的方面是由当今中国的历史性实践所决定的,其独特的内容、设置和议题构成须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总目标为依据。而唯物主义历史观在作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基础时,应当成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的枢轴,作为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引领来发挥其重要作用。

(作者:吴晓明,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卢晓璐 孙谦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为了能够真正理解和把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的目标与任务,需要从时代状况、哲学学科本身以及理论立足点三个方面,对之思考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