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11月26日在上海举行。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出席并讲话。会上李强强调,浦东和上海要不断解放思想,奏响更深层次改革的最强音;要坚持面向世界,打造更高水平开放的新高地;要勇于打破常规,实现更大力度创新的新突破。李强指出,浦东的未来、上海的发展一刻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也更需要汇聚各方面的智慧。复旦大学长期以来与上海发展同频共振,贡献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智慧和力量。
“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在国家战略前沿和区域发展前沿谋大事、干大事”,这是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以下简称“复旦自贸院”)设立的初衷。2013年10月8日,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10天后,这一研究院正式成立。
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法学院、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金融研究中心为依托,复旦自贸院坚持开放式、跨学科、综合性、国际化原则,汇聚众多优势学科和知名学者,整合国内外研究力量,提供决策咨询、学术研究、宣传启民、人才培养等全方位服务,为自贸区发展、浦东新区建设乃至中国新时期的对外开放贡献复旦力量。
厚积薄发,“复旦可以提供跨学科、高规格的平台”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如果要组织专家座谈会,需要邀请不同学校的专家,而复旦可以提供跨学科、高规格的平台。”复旦自贸院秘书长尹晨笑着说。
复旦自贸院的组建具有充足的研究和实践积淀。自2012年起,由袁志刚、程大中、陈治东、袁堂军、罗长远等专家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就已深入参与商务部与上海市“部市合作”的系列课题,承接了“自贸区研究”“负面清单、国际投资法等法律及国际规范研究”“投资与贸易数据分析”“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研究”等四项课题研究及总报告撰写,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诞生提供了决策支持。
2013年11月17日,国内第一本研究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的学术专著正式出版。这便是由第一任复旦自贸院院长袁志刚教授主编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战略研究》。
袁志刚教授主编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战略研究》
复旦自贸院成立后,建设工作马不停蹄地开展起来。对外,团队成员迅速在一个月内跑遍了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上海市金融办、“一行三会”派出机构等部门,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建立了广泛联系,为之后自贸院发挥咨政建言作用奠定了基础。
对内,自贸院积极打造跨学科融合体系,发挥复旦大学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力量,汇聚了经济、金融、法律、公共管理等众多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建立起开放式、跨学科、综合性、国际化的研究体系和宣传平台。
“中国(上海)自贸区为中国带来什么?”2013年9月至11月,在“自贸试验区”这个名词刚刚进入大多数人视野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和自贸院就已开始联合组织“复旦自贸论坛”,就管理创新、法制建设、金融改革等话题展开讨论。五期论坛极大地普及了自贸试验区的基本知识,推动了社会各界对自贸试验区政策的准确理解和掌握。
2013年举办的“复旦自贸论坛”盛况
“顶天立地”,贡献复旦智慧
在上海,研究自贸区发展的机构不在少数。如何在其中闯出一条路来?尹晨认为,“前瞻性,跨学科,侧重于战略层面的研究”,是复旦自贸院的“杀手锏”:“简单来说,就是顶天立地,站得高看得远的同时能够使研究落到实地。”
2015年7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听取专家和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建议。现任复旦自贸院院长张军教授参加了座谈会并作了发言,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策咨询建议。
张军院长参加李克强总理主持的专家座谈会
2018年11月30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复旦大学调研高校智库建设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和考察上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座谈会上,尹晨汇报了关于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的三点建议:“足够大、整体连片且足够高”。
“足够大”,针对的是原有的120平方公里自贸区资源短缺的问题。尹晨注意到,原有的自贸试验区是规划固定、功能成熟的区域,土地资源利用已近饱和。如果开展对外开放压力测试,大型外资企业入驻的工厂选址都成了难题。
另外,在实地调研中尹晨还发现,原有自贸试验区的五个片区呈“碎片化”分布、彼此不连接,“过了一条马路对面就不是自贸区了。”这使得片区间的协调发展、统筹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应尽量做到“整体连片”。
“足够高”意指赋予自贸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坦白地讲,如果承接权限的部门级别不够,即便权限下放,它也承接不起。”
尹晨参与高校智库建设座谈会,汇报临港新片区建设建议
尹晨提出的三点建议为临港新片区的规划提供了参考。2019年8月20日,新片区正式揭牌,总面积873平方公里,先行启动119.5平方公里。层级较高的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集中行使了上海市政府下放的291项市级事权。同年,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新能源汽车企业、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的特斯拉入驻临港新片区,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当年交付”的“特斯拉速度”,为新片区的营商环境打出了一张金字招牌。
在发挥“一叶落而知秋”的前瞻性优势的同时,复旦自贸院也未忽视实际问题的推进与解决。
30年前,正处求学阶段,受到邓小平提出的“要大力加强对国际法的研究”的感召,龚柏华选择主攻国际法方向。30年后,这位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法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教授,将书斋中的研究融入鲜活的应用实践中。
龚柏华在上海市自由贸易区法庭前
龚柏华曾参与“学术咨询版”负面清单的研究论证。他于2013年在《东方法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率先从法理角度论证了负面清单中“法无禁止即可为”的逻辑。这一成果被上海市法学会选为《东方法学》最具学术影响力作品TOP20中的前列。
作为法研究中心主任,龚柏华还带领团队聚焦自贸区法治理念的引领和法律制度的保障,从信息咨询、法律服务、争端解决等多方面为自贸区发展提供法律支持。
在上海自贸区成立初期,龚柏华曾担任自贸区法庭顾问和专家陪审员,直接参与了自贸试验区特色案件审理。实践推动学术研究更“接地气”,与政府和企业的频繁交流扩展了选题范围,近期,龚柏华获得了教育部重大立项课题《境外投资立法的重大法律问题研究》。
“复旦大学为复旦学人提供了高起点的对外咨询服务平台,复旦学人也在国家战略发展与地区建设的前沿实践中,铸就并守护着复旦高质量研究咨询的口碑。”龚柏华说。
服务全国,推广“引领者”经验
“全国逐步扩大试验,形成了自贸试验区‘雁阵’。”复旦自贸院院长助理卢华介绍,“目前全国已经有21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区是引领者。”
在这一背景下,复旦自贸院抓住机会,定位上海、服务全国,在可行性研究、总体规划研究、实施方案研究、成果评估等工作中,源源不断地贡献复旦智慧、推广上海经验。
卢华在其承担的2016年度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创新复制推广研究》的研究报告中为自贸试验区金融制度创新复制推广提供了三种基本路径:依据不同空间属性复制推广,依据推广对象的属性特点复制推广,以及根据授权来源组织化或自主化复制。
卢华参加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高质量发展论坛,受聘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因“地”因“事”制宜,各个地方自贸试验区的建设方案与规划中,都有复旦自贸院“智囊团”的身影:浙江自贸试验区、江苏自贸区连云港片区等的申报方案凝聚了复旦自贸院的智慧;河北自贸试验区、广西自贸试验区、辽宁自贸区营口片区、云南自贸区德宏片区等的实施方案由复旦自贸院参与制定;福建自贸区、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的制度创新成果由复旦自贸院参与评估……
2015年4月,复旦自贸院牵头成立中国高校自贸区研究联盟,目前已经覆盖全国自贸试验区所在地高校的自贸区研究机构,建立起了学术研究和咨政建言的联盟网络,进一步壮大了自贸区研究力量,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发展与地区建设。
中国高校自贸区研究联盟2016年会在复旦大学举办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