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下午,2020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理事会会议举行。校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理事长焦扬主持会议并讲话,副校长、理事陈志敏,校文科资深教授、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朱立元,校文科资深教授、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理事吴晓明,校文科资深教授、经济学院院长、理事张军等理事会成员、学校大马学科群相关共建单位代表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马克思主义研究院2020年工作报告》。会上,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与中文系、哲学学院、法学院、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经济学院等五家院系集体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共建马克思主义学科群。
焦扬:齐心协力建好马研院,打好“组合拳”
焦扬在讲话中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运行以来的工作成效,回顾了学校实体化建设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初心。她指出,复旦大学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有辉煌历史,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也要迈入新发展阶段。实体化建设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是贯彻“四为服务”方针的需要,是理论创新反哺育人的需要,也是提升文科创新能级的需要。要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的引领带动作用,让复旦大学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镇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焦扬表示,马研院从“虚”向“实”、从“整合”向“聚合”转变,标志着学校马克思主义学科群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全校要齐心协力建好马研院,打好“组合拳”,把马院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大平台、马克思主义学科群繁荣发展的驱动器、全校思政课程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排头兵、高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队伍的蓄水池和哲学社会科学融合创新的试验田。
焦扬强调,今年是建党百年,是“十四五”开局年,也是学校迈向世界一流前列的启动年,要牢牢抓住这一重大历史契机,尽快让“大马学科群”形成新气象,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方面有更大作为。“两大工程”一期要保证质量、按期结项,二期要谋划论证、压茬推进。要发挥理事会作用、做好顶层设计,让更多的复旦人、更多的理论工作者,为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智慧和力量。
专家、理事:马研院实体化,将推动学校马克思主义研究上台阶
会上,马克思主义学科群共建单位代表、马研院各理事也围绕马研院及马克思主义学科群的建设交流了想法、提出了建议。
陈志敏表示,共建进一步理顺了马研院的体制,确定了相关专家学者的制度化参与,为马研院走向增量型跨学科、赋能型实体化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未来,马研院要进一步推动体制机制的完善和细化,加强研究学科规划和落地机制,发挥学科融合创新的潜在优势,力争在前沿研究领域布局,推出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为复旦大学文科建设打下重要基础。
朱立元表示,马研院的实体化,将推动学校各个学科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迈上新台阶。未来,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学科方向带头人,他将争取帮助、发现、引进一批有潜力的中青年学者进入研究队伍,争取发表一批高水平论文,争取出版一批高质量学术专著,争取主持编纂一部马克思主义美学教材,努力为马克思主义学科群建设做贡献。
吴晓明说,研究院实体化,与院系签约共建,对学校的马克思主义学科群建设,对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建设,对既有的文科学科乃至新文科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依托合作共建,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将推进自身学术、学科、人才、教学各方面不断发展,共同为打造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高地做贡献。
张军表示,在几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家的带领下,政治经济学底蕴雄厚,人才辈出。此次合作共建协议的签署,将对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共建、人才共享、科研融合创新等方面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未来,学院依托合作共建平台,运用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方法、范式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加以研究,共同把学科推向新高度。
马研院建设和大马学科群开拓新起点
2006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之际,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正式成立,以校内虚体科研机构的形式,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队伍建设、研究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2019年,学校启动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实体化建设,以人文社科相关院系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支撑,建设跨学科整合和协同研究的新型研究平台,纳入校级实体化运行科研机构管理,并成立理事会,研究决定马研院发展的重大战略事项。
据介绍,实体化建设马研院的核心功能是繁荣发展大马学科群,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作为马研院实体化运行后的第一次理事会会议,本次会议是马研院建设发力的新起点,也是大马学科群开拓的新起点。
根据合作共建协议,马研院将分别与中文系共建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学科,与哲学学院共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与法学院共建马克思主义法学学科,与国务学院共建马克思主义政党学学科,与经济学院共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