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建党百年:“四史·大家讲” |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党委

2021-04-27 09:58:38


复旦大学计算机学科创建于中国计算机事业的起步期,1956年成功研制大陆第一台电子模拟计算机,1975年成立计算机科学系,1986年开始招收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博士生,1995年设立上海市首个计算机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7年二级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成为全国重点学科,近期被纳入复旦大学一流学科和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计算机学院始终紧抓国家发展需求,专注于科技创新,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努力开拓、不断攻关。

本期推出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党课《用科技创新为国家发展提供持续动能》,一起来看看复旦计算机人从追跑、跟跑到领跑砥砺奋斗的历程和勇于挑战、敢于创新、心怀祖国和人民的不变初心。

《 用科技创新为国家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主讲人 

image001.png

施伯乐,原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复旦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上海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长期致力于数据库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优秀教材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等;为国家培养硕士、博士生百余名。

image003.png

栗建华,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曾获上海市育才奖、上海高校后勤标兵(绿叶奖)等荣誉。

image005.png

姜育刚,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多媒体信息处理、计算机视觉、鲁棒可信人工智能,发表论文百余篇,被引万余次。应用成果多次成功部署在国家关键地点的重要任务中。首届ACM中国新星奖和ACM SIGMM Rising Star Award得主。获2019年度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2018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

image007.png

吴杰,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网络信息安全审计与监控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保密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信息安全、网络多媒体等领域的研究;曾获国家863计划重要贡献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image009.png

杨珉,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网络安全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聚焦于智能系统安全研究,在恶意代码分析、漏洞检测和AI系统安全等领域中取得较大进展。指导的安全战队“复旦白泽”在国内外安全竞赛中屡获佳绩,为行业输送了一批高水平人才。

image011.png

彭鑫,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委会副主任、上海市计算机学会青工委主任。主要从事软件智能化开发与运维、机器人智能编程等方面的研究。担任《Journal of Software: Evolution and Process》联合主编以及《ACM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Methodology》《软件学报》《Empirical Software Engineering》等期刊编委。获东软-NASAC青年软件创新奖,以及《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年度最佳论文、ACM SIGSOFT杰出论文、IEEE TCSE杰出论文等论文奖励。

image013.png

龙泉,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生、《新冠肺炎影像学AI智能辅助诊断》项目团队学生负责人,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复旦大学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主要从事高清视频图像分析处理、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等领域的技术攻关和应用工作,获多个省部级、国家级奖项;参与党和国家重大活动的系统保障工作,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聚焦“四史”学习教育主题,党委组织部推出“四史·大家讲”系列微党课,由基层党组织书记和优秀党员代表带头讲党课,充分发掘学科史、育人史、报国史中的红色资源,展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团结带领师生员工取得巨大成就、实现历史跨越、培养时代新人的生动实践,用身边人、身边事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懈奋斗,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党百年!




责任编辑:王怡静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党课《用科技创新为国家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