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平:埋头苦干,一心一意把教学做好 | “最后一课”不落幕

2021-07-07 20:47:00

如往年一般,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徐惠平,将《高等数学A》期末考试前的最后一节定为习题课。这位学生口中“睿智的帅气老哥”,一如既往,银框眼镜搭配衬衫西裤,额前垂着几缕银发,板书写得清晰又详尽。

课后,几名学生结伴走上前来请徐惠平签名。“这可是少有的待遇。”徐惠平打趣道,笔走龙蛇写下寄语。三十三年转瞬过,他执教的最后一堂课结束了。

包括徐惠平在内,复旦大学十余位教师于近期结束了退休前的最后一课。讲台上或难再见他们的身影,但悉心教授的知识、技能、基本功,言传身教中的理念、信念、人生观,将在青年教师与学生之中,一代代传承下去。

写板书,不抄书,是他的坚持

埋头苦干,一心一意把教学做好。在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高等数学上海市精品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金路眼中,老同事徐惠平是个不折不扣的实干者。

徐惠平讲解试题,板书写满,擦掉,再写满

写板书,不抄书,是徐惠平的坚持。这来源于李大潜院士的一番话:第一堂课如果上不好,就极难纠正学生对于老师和课程的印象;上课拿着书往黑板上抄,对老师而言是最忌讳的事。

“我当时就给自己提了要求,讲课过程中不看书,所以备课的时间非常长,要在脑子里翻过来覆过去想,黑板上要写什么,讲到哪里要停顿。”徐惠平回忆道:“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可以说是战战兢兢。”

徐惠平给学生讲解试题

33年过去,学识和经验沉淀出自如。“没有课件,没有打印好的讲稿,除了布置作业,基本见不到徐老师翻书。”自然科学实验班2020级本科生刘思涵说:“只有一黑板一黑板的内容,接连呈现在我们面前。”

“严谨又风趣。”学生们常常这样评价徐惠平。讲完概念、定义再举例子,书上的范例讲完再进行知识延伸拓展,不同解法都兼顾到,其中还穿插着“徐氏笑点”,以调动课堂气氛。

以五六种方法求完一个级数和后说:“数学总有这种说不清的味道。”讲到圆柱螺线时类比道:“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种种“徐言徐语”,经济学院2020级本科生韩宜展还能举出不少,与之相关的知识点也被牢牢记住。

课后,徐惠平与学生合影留念

教授知识是基本,帮助学生理解学科“潜在的、更深的东西”,也是徐惠平极为重视的一点。他希望学生,既能理解论证过程,还能探索所用方法的普遍性。

2013年,徐惠平参与的教研成果“综合性大学‘高等数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他还参与编写了教学参考书《高等数学同步辅导与复习提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深入训练。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是他给同学的寄语

我们更多地是聚在一起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金路介绍道。他与徐惠平所在的高等数学教学团队,迎接年轻老师的方式是一起讨论问题,并在教学中进行引领和指导。

提问,再甚者,质疑,也是徐惠平与学生交往中极为重视的一个环节。他每学期初必给学生的寄语中,后半部分有难同当强调的就是这一点。如果板书有错误,我希望你们能够立刻指出,如果发现了却不纠正的话,这个我们就得一起担了。他打趣道。

给学生签名的徐惠平

最后一课的课间,学生请徐惠平签名时,他先是感到惊喜,有种“被肯定的开心”,又沉吟片刻,在姓名之前签上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接着转头嘱咐了学生几句。

徐惠平给学生的寄语

“这八个字,不仅要用在课堂上,还要践行在复旦校园里、祖国大地上。”韩宜展觉得,自己会永远记得这句话。


责任编辑:李玲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徐惠平:埋头苦干,一心一意把教学做好 | “最后一课”不落幕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