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霞,女,1979年7月生,湖北荆州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副教授,思政课部教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课程。主持完成省级、校级课题多项,公开发表论文十多篇。
德育为先,以爱心服务学生
爱心是师德的基石。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丁玉霞深知“无德无以为师”,从执教的第一天起,她坚持以模范品行作榜样,用美的语言、行为和心灵去感染和教育学生,满腔热忱关注学生的成长,真心实意地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她说,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首先须清楚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教师要以宽厚的胸怀对待学生、关爱学生,充分调动其内在积极性。看望生病的学生并慷慨解囊,关爱失去亲人的学生,资助家庭贫困的学生,指导考研的学生,帮助就业的学生等事情倾注了她对学生满满的关爱。
爱是相互的。学生的爱让她感动和感激,倍加珍惜。很多学生刚进入大学很迷茫,丁玉霞就经常邀请高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演讲并和新生互动,一是解决新生困惑,二是形成学生中传帮带的互助氛围。丁玉霞曾邀请2009级机电专业王龙参加这个环节,王龙马上答应并着手准备,上课那天,王龙带着六个同学早早地等在教室外,他说:“丁老师的事,大家都愿意过来帮忙。”
丁玉霞对学生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没事,老师和你们在一起。所以,学生有困惑和情绪都喜欢找她倾诉。她曾感慨道:“学生不仅给了我终生职业,也给了我自信和快乐;作为回报,我当兢兢业业,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用爱心传道授业解惑。”
教学为本,以责任服务课堂
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十余年里,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较强的思想性和理论性,她本着“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并重”的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因为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她非常推崇情境式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学生从生活中去捕捉素材,精心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上课模拟情境,让学生身处情境之中,让他们去体验,去感受,去思考,得出自己的想法和体会。例如,课程中关于爱情观的主题,学生仿照当下热播的电视节目“非诚勿扰”上演了一场“我的爱情我做主”的情景剧;关于大学生就业的主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和专业特点,带来了一场激烈的现场招聘会。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自身的能量与资源,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动手能力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了其相互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目的,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
学生们说:“听丁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她没有用空话、套话来敷衍我们,而是用深厚的理论、真实的事例、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来让我们真正懂得和了解修养的真谛”,还有的同学说:“真是没想到,政治课也可以讲的如此生动、吸引人。丁老师的积极、热情、认真负责的态度一直感染、激励着我”。“能让学生有所收获,做老师的就会很满足,在学校里‘以学生为重,以学生为本’,学生满不满意,学生有没有收获,学生有没有进步,就是这些支撑我度过了每一个春秋”,丁玉霞如是说道。学校年终考核中她多次评为优秀等次,2011年“两访两创”活动中获评为“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2年获优质课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3年获“九十教育奖章”、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
科研为重,以勤奋服务学术
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注重科学研究,及时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以科研促教学。2012年7月丁玉霞参加了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研修班,在培训中深刻体会到教学科研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因此,在保质保量完成日常教学工作之余,她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把握本专业学科的研究热点和方向,紧密结合自身教学情况,自觉地以知识分子的责任意识关注民族命运,注重理论结合现实致力于反思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双向互动。她主持和参加了省级教学科研项目2项、校级5项,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多篇,其中3篇获奖,参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导用书3部,反响较好。
梦想为贵,以责任服务社会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丁玉霞一直梦想自己和所带的学生可以日行一善,让社会更加美好和谐。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具有热心公益、胸怀理想、有所作为的心理特点,青春、理想、激情与公益的结合,将激发出大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强大动力,使得大学生成为推动社会福利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她的带动下,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2010级英语专业学生去了武昌区福利院,2008级法学专业的学生成为江夏区大花岭留守儿童的辅导老师,并且爱心接力棒还在传递。
教育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要做好它,十分不易。但她相信,只要爱岗敬业,定会有所收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丁玉霞以学问精神和人格魅力教书育人,以爱心和责任对待学生,点燃和升华学生的梦想,照亮学生的心灵,给学生的梦想插上强劲的翅膀,在教书育人、成就学生的神圣事业中,也成就了她自己的育才梦。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