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光明日报》头版报道我校沈寅初院士,全文转载如下:
“我只是个科研成果转化的启动因子”
——访生物化工专家沈寅初院士
通讯员:陈曼姣 童禹婷
“按照我的上课习惯,是要站着讲课的。但我年岁大了,如果一会儿站不动坐下来了,请大家原谅……”每年的浙江工业大学新教师培训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寅初总是温文尔雅,给新入职的教师上“特殊一课”。
今年82岁高龄的沈寅初是我国著名的应用微生物学家、生物化工专家,长期从事生物农药和生物化工的研究,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主持开发了井冈霉素、7051(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产品,为我国生物农药工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大师何以谓之?在年轻教师的眼中,浙工大名誉校长、浙工大生物工程学科首席科学家沈寅初即是仰望的榜样,除了高深的学术造诣,更有宽宏的气度,这是高尚师德的重要内涵。
井冈霉素风靡近半个世纪
在中国生物化工学界,沈寅初的名字与井冈霉素紧密相连。从20世纪70年代研制成功上市至今,生物农药井冈霉素一直是我国水稻常见多发病“纹枯病”防治的首选农药。
再次提起井冈霉素,沈寅初为我们讲述了这段令人振奋的历史。
1964年,沈寅初从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刚成立不久的上海市农药研究所工作。当时,中国还没有解决国民温饱问题,粮食安全一直是国家安全的重点。然而,纹枯病成为我国水稻的第一大病害,每年发病面积上亿亩,严重威胁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面对这种国情,沈寅初力图寻找真正无毒害的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特效农药。1971年,沈寅初等人在经历了上万次的实验失败后,终于在位于井冈山革命老区的吉安县发现了一种微生物,它的代谢产物能非常有效地防治水稻纹枯病,由此取名为“井冈霉素”。由于无污染、没有耐药性、对人畜安全,井冈霉素的使用经久不衰,至今仍在为水稻高产保驾护航,年防治面积2亿多亩,年挽回的粮食损失约50亿公斤。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新建生物农药厂30余家,占全国农用抗生素生产应用的80%以上。我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井冈霉素生产国,产业效益达五六亿元,对国民经济影响重大。
“得益于沈院士的科研成果,浙江成为井冈霉素的重要生产基地,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如今,除了在水稻上应用外,在其他经济作物上也广泛尝试,而且势头很好。”桐庐汇丰生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倪正刚说。
20世纪80年代,沈寅初又成功研发高效杀虫杀螨抗生素——阿维菌素(7501杀虫素)和浏阳霉素。1992年,阿维菌素技术成果转让给一家浙江企业,进行工业化生产。作为一种有效替代高毒农药的绿色生物农药,阿维菌素备受市场宠爱,特别是在多种高毒农药禁用后,阿维菌素获得迅速发展。
科研成果要有硬通货
20世纪90年代,进入跨越式发展快车道的浙江工业大学,向沈寅初院士抛出“橄榄枝”。“当时没谈什么引进条件,我觉得浙江是一个很适合我的地方,根本没考虑其他。”由于多年来与浙江多家企业合作研发,多项科研成果在浙江实现产业化,再加上退休后想教书育人的理想,1998年,沈寅初来到浙工大生环学院任教。2000年12月至2005年5月,担任浙江工业大学校长。
20年多年来,沈寅初一直活跃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发展,为生物化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搭建了高层次国际研究及学术交流平台。“好的高校教师一定要搞科研,而且科研成果要有硬通货”,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他也总是这样教导自己的学生:“科研选题要有创新性,要选解决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需求,成果要有产业化前景,教师和科研人员一定要摸准国民经济发展的脉搏,一定要了解国家的需要和世界的前沿。”
在浙工大,沈寅初组建了继承发扬他科研理想的年轻团队。在他的悉心指导和精神感召下,这个团队创造了一项又一项令人激动的科学成果。“我们的选题总能结合区域、国家的重大需求并实现产业化,所以显示度高,影响力也大。”团队成员郑仁朝觉得成功不是偶然:“我们团队经常深入到各大企业调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结合自身积累来排定科研选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裕国是沈寅初在浙工大本土培养的新一代优秀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改革开放后,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持续增长,国内药厂却又缺乏具有降糖疗效的阿卡波糖核心技术。针对这一情况,郑裕国团队传承并发展了沈寅初的研究课题,通过和华东医药的产学研合作,成功研发了阿卡波糖产业化新技术,打破国际制药巨头德国拜耳公司对技术和市场长期垄断。2015年,郑裕国团队凭借该项技术第三次问鼎国家科技奖。
近年来,浙工大的生物工程、化学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先后入选省重点学科,省“重中之重”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并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重大科技奖项。
团队成员们都深知,如果没有沈院士多年的研究积累和精心培养,他们不可能获得这么多的科研成果。然而,沈寅初把自己的名字排在了很多奖项后面。他说:“做科研,要有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团队合作精神。老教师要真心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团队领头人要有先人后己的精神,在奖金分配、成果分享等方面都要体现高风亮节。”
“生物化学是我终身从事的事业”
几十年来,沈寅初始终保有“探索未知、激情求解”的科研精神,在生物化工领域不断拓展深耕,并将科研成果产业化奉为圭臬,为中国生物农药工业奠定了基础。生物农药“井冈霉素”、“阿维霉素”,及生物催化法生产丙烯酰胺,这三大科研成果奠定了他在科学界的地位。
他发明的井冈霉素,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十年没有涨价,至今仍是我国防治稻纹枯病的首选最廉价的药物;
他主持开发的阿维菌素也在全国推广应用,是目前全国用量最广的绿色生物农药;
他最得意的成果生物催化法生产丙烯酰胺的工艺,2000年前就已进入万吨级工业化生产阶段,应用于大庆、胜利等油田和许多大型企业的污水处理以及石油三项采油的添加剂,生物催化后的聚合物全国产量达100万吨,是目前生物催化技术生产化学品的最大品种。
“生物化学是我终身从事的事业。我最自豪的是,老百姓吃的每一粒粮食几乎都用过我的农药!”沈寅初毕生所有的科学研究都始于一个原则:如何用生物化学技术生产出对环境污染少、健康危害小的产品。每当问及沈寅初的成就,他总是谦虚地说:“一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并转变为商品,需要企业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密切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我只是个科研成果转化的启动因子。”
《光明日报》头版
光明日报:《“我只是个科研成果转化的启动因子”——访生物化工专家沈寅初院士》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0-12/24/nw.D110000gmrb_20201224_6-01.htm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