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美誉的云南,专门捕食活体昆虫的蜘蛛是整个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在今天,云南被发现的蜘蛛总量从500余种变成了1300余种,且其中有上百种蜘蛛是目前仅在云南发现的独有物种。
和蜘蛛打了20多年交道,中国动物学会蛛形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大理大学药学院杨自忠教授是该领域的专家。在搜寻、发现大疣蛛之路上,他更是走在了世界前列。
“大疣蛛为两对纺器、结漏斗状网、多年生的原蛛类蜘蛛。全球已记述1属31种,其中分布于我国的大疣蛛有15种,几乎占了世界大疣蛛科蜘蛛物种多样性的一半,由此可见,我国大疣蛛科蜘蛛资源非常丰富。”这是杨自忠2020年初发表在广西师范大学学报上的一段关于大疣蛛的简介。彼时,已在云南发现并记述的大疣蛛共有9种,其中苍山大疣蛛、金林大疣蛛、多刺大疣蛛、永胜大疣蛛和云岭大疣蛛5个新种就是杨自忠团队调查发现的,且为目前只在云南发现的特有物种。
2016年以前,国内大疣蛛科的蜘蛛只发现了13种,而近年来,杨自忠在云南省内又发现了多个新种,这不仅拓宽了国内蜘蛛资源库建设,也为全球的蜘蛛研究做出了贡献。
“大疣蛛的生活习性给研究增加不少难度。“这个科的蜘蛛只有晚上才会在洞口捕食活体昆虫,白天都会躲在较深的岩石缝隙里面休息。”为了采集大疣蛛的活体样本,杨自忠白天带着学生们穿行在丛林峡谷之间,寻觅大疣蛛可能留下的“蛛丝马迹”,晚上蹲守在洞口,等待它的出现。对捕捉回来的各类蜘蛛,杨自忠会在实验室中养殖,以便进一步研究。“养蜘蛛跟养昆虫不同,蜘蛛是肉食性动物,且必须要有独立的生活空间。”杨自忠说,无论是直接投喂昆虫,还是投喂将昆虫碾碎的固液体,都要参考蜘蛛的野外习性,这样有关蛛毒、蛛丝的研究成果才更贴近蜘蛛最原生态的情况。
终日在云南的崇山峻岭中找寻大疣蛛,杨自忠教授时时与危险相伴。找寻路上发生意外,被蚊虫叮咬袭击……这些早就成为杨自忠工作的一部分。
在野外搜寻蜘蛛,被它们“咬”再正常不过了,被“咬”的多了,也就习惯了。”杨自忠说。遇到寻找好久才有幸见到的蜘蛛,第一时间肯定是想办法搜集,见到蜘蛛的兴奋远超对被它“咬”伤、毒伤的忌惮。同时,根据杨自忠多年的研究,对于成年人来说,大疣蛛所含的毒液有限,即使被其咬伤,只要处理得当,也不会产生致命危险。
杨自忠认为,研究这些广泛分布在土壤里、落叶下、庭院间的节肢动物意义非凡:首先,发现新种,可以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物种多样性编目提供依据,也拓展了我国的物种资源库;其次,蜘蛛和各类昆虫共生关系的研究可以为农田、林地的的生物防虫提供科学依据和详实数据;还有,蜘蛛新资源、新物种的发现,将有力地推进以蜘蛛为药引的新药研发,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由于蜘蛛捕食昆虫的特性,在中国古代农药并不发达和普及时,蜘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灭害虫,促进农牧业生产。“即使在今天,见到蜘蛛,也是一件蛮值得高兴的事情。”杨自忠教授说,如果农田里有蜘蛛,这些害虫的“天敌”可以较好地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如果在房前屋后看见蜘蛛结网,说明这里的自然环境较好,苍蝇蚊子都会比没有蜘蛛的地方少一些的。“蜘蛛很少会主动攻击人类,我们可以与蛛为邻、与蛛为善。”
近年来,民间兴起了一股把个体比较大蜘蛛作为宠物进行饲养的热潮,杨自忠认为,在多元的中华文化中,只要大众有需求,且不违反法律法规,就可以允许这种现象的存在,但一定要注意对蜘蛛物种的保护。以在宠物市场较为常见的捕鸟蛛为例,这种蜘蛛寿命“宠物蛛最好能解决人工养殖的问题,对其进行扩繁后再进行交易,而不是一味地依靠野外捕捉。”杨自忠说。
跟大型动植物相比,蜘蛛这种“身材娇小”且不易被发现的物种,显得较为小众。目前国内并没有哪个保护区将这类物种列为保护动物。迄今,我国仅将海南塞勒蛛被列为II级保护物种。杨自忠认为,狒蛛科蜘蛛也是一类极其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其中的每一个物种都应该被列为保护物种。
但作为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环,以杨自忠为代表的一批科研学者,一直在蜘蛛发现、研究与保护之路上不断求索,他们为大家科普蜘蛛的有关知识,倡导人类与蜘蛛和谐相处的理念,努力让我们重视这些生活在身边的“朋友”。
审核:何洁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