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屋精神”驱动“一融双高”
一、背景思路
华北电力大学电自教研室党支部,依托被誉为“中国首台微机保护装置诞生地”的“院士小屋”,将杨奇逊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电力教师“爱党爱国、笃行实干、勤奋进取、锲而不舍”的高尚品质凝练为“院士小屋”精神,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承发扬“院士小屋”精神。为破解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难题,党支部不断探索实践,依托示范引领、典型带动,创新构建“三力”链式驱动工作法,推进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情况
电自教研室党支部共有党员13人,11人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高级工程师2人。2024年通过河北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验收,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华北电力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
三、主要做法
1. 传承升华“小屋精神”,增强党建工作“凝聚力”
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完善党建工作机制、推进规范化建设。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制度,与研究生支部、科研院所等联学共建,做到凝聚师生有力。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开展政治理论与能力培训。以“理论、实务、案例”为主线,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校廉洁教育等主题,结合“小屋精神”引领教师坚定思想理念,发挥实干精神;实践教育方面,开展走访红色教育基地等主题党日活动,分赴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纪念馆、革命圣地西柏坡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和“攀峰行动”实地研学,让党员教师沉浸式感受老一辈革命先烈艰苦奋斗的精神,凝心聚力。
2.“小屋精神”引领教学,强化发展党建业务“协同力”
党支部抓好“党建+教学”关键点,着力构建有重点、有目标、有评价的一融双高工作部署,把党建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和服务师生中,解决学科建设、教师发展、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党支部结合“小屋精神”将课程知识点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逐步建设完善思政案例库,不断增加课程思政的深度、广度和温度。同时,通过找准“党建+服务”切入点,遵循教育教学和人才成长规律,使课程思政贯穿课堂授课、实验和实践环节,把专业课程的知识传递和能力培养,与思政教育、精神塑造有机融合,使其入脑、入心、入行,润物无声地做到“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协同教育。
3. 融合小屋实境+精神,提升多元育人“实效力”
党支部悉心推动‘院士小屋’红色教育基地建设,通过屋外新型电力系统文化走廊、屋内继电保护发展史和杨奇逊院士科学家精神介绍实景,构建了完整的宣传、教育情景;同时,将“小屋精神”融入科研活动,主动扩展对外联合,通过“校企协作,互联共建”等党建+业务交流活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规律,形成良好的联学、联研、联建关系,实现互学互鉴、合作互促。通过“实境+精神”引领模式,传承优秀精神,深挖“院士小屋”育人元素,做到宣传师生有力,指导学生聚焦“双碳”战略开展科研攻关、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培养了大批能源电力人才。
四、工作成效
通过在“院士小屋”开展沉浸式党建业务融合教育、教研室备课会、项目交流会等,强化党员责任担当,积极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技术支撑京津冀产学研融合发展和保定“碳产业之都”建设,进一步增强了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获批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1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和教改项目2项。
党支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学、科研业务蓬勃发展,实现了党建与事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有效发挥了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特聘副教授王义凯入职一年即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担任国内外期刊青年助理编辑;孙志英被评为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党支部的两个科研团队发表SCI论文14篇,出版教材1部。2024年党支部继续主动出击,引进特聘副教授乔健,持续为团队注入活力。
五、经验启示
1. 党建引领:把握方向,科学规划
强化政治建设,筑牢思想根基。党支部深刻认识到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并通过常态化、制度化的政治理论学习,以及独具特色的院士小屋沉浸式“实境+精神”引领模式,将政治理论学习转化为党员在教学与科研中的实践指南。
紧密围绕目标,制定科学规划。党支部与教研室紧密协作,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学校发展目标,制定教学科研发展规划并融入与党建目标相契合的指标,精心梳理出清晰的协同工作路线图。这种深度融合的规划方式,确保了教学、科研和党建共进互促。
2. 组织建设:夯实基础,保障落实
提升党务能力,规范组织制度。组织建设的创新与效能提升是推动党支部工作不断向前的重要动力,只有不断提升党务工作能力、创新组织生活形式,才能杜绝形式主义、激发党员的参与热情,确保党内基本制度得以规范落实,真正教育党员、凝聚力量。
坚持党建搭台,推动业务发展。“党建搭台、业务唱戏”的模式,丰富了党建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更促进了校内外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同时,通过制度建设规范教学科研行为,加强过程管理与人才引育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党建业务双融双促的效能与水平。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