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科研育桃李 勇攀高峰践初心 —记大连交通大学轨道智能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系刘淑慧副教授
在新时代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的浪潮中,大连交通大学轨道智能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系党支部刘淑慧副教授以扎实的学术功底、前沿的科研探索和无私的育人精神,展现了高校教师党员的先锋风采。
一、深耕人工智能领域,科研成果丰硕
作为电子与通信工程系的骨干教师,刘淑慧副教授长期致力于人工智能技术与图像处理应用研究,尤其在催化剂电镜图像智能分析方向取得突破性进展:
●国家级课题引领:2022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电镜大数据的图像识别分析与活性溯源”,推动纳米材料研究迈向智能化;
●国家级课题深耕:继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后,2025年再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支持。该项目将聚焦催化过程原位电镜视频数据的多尺度解析,进一步拓展其团队在纳米材料智能分析领域的研究深度与应用价值;
●高水平论文频发: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在《Nano Today》(IF=17.4)、《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IF=16.38)等TOP期刊发表SCI论文10篇,研究成果获国际同行高度认可;
●专利转化显实效:研发“基于深度学习的TEM图像分割粒径分析方法”等发明专利2项,为工业检测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二、立德树人守讲台,桃李芬芳满园春
刘淑慧副教授始终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核心使命:
●教学创新:主持省级一流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融合AI技术重构教学内容;
●竞赛育人:指导学生获辽宁省无线电测定向大赛一等奖等省级奖项8项,2次获评“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研究生培养:所带团队在“兆易创新杯”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斩获商业计划书专项赛一等奖,6名在读硕士生均参与国家级课题研究;
●学科交叉:整合人工智能与材料科学优势,强化大连交通大学在智能交通与先进材料领域的特色。
三、党建与业务融合,彰显党员担当
作为党支部科研先锋,她以实际行动践行科教报国初心:
●产学研协同: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合作完成催化剂电镜大数据项目,助力新能源技术攻关;
●社会效益:获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成果可应用于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与绿色化工产业,助力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师德垂范:以严谨治学态度感染师生。
结语
从北京邮电大学博士到省级优秀青年人才,从实验室到三尺讲台,刘淑慧副教授用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新时代高校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她的故事,正是大连交通大学基层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生动缩影。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