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详情页

【点赞大工人】筑梦航天 让青春在科技强国建设中闪光

2022-04-22 08:51:35

刚刚落下帷幕的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传来喜讯。历时两年,经过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决赛层层选拔,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航天轻质变刚度结构优化设计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全国一等奖。

路漫漫修远 科技报国初心传承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先生曾说过:“航天器一个零件减少一克重量都是贡献。”结构轻量化是提升航天装备效能的重要手段,是航天装备研制的永恒主题,也是几代大工力学人不断探索、突破的领域。变刚度结构由于较高的比刚度和比强度,在航天领域中应用前景广泛。而此次获得一等奖的项目“航天轻质变刚度结构优化设计技术与应用”就瞄准航天轻质结构高承载性能需求,针对加筋结构核心问题挑战,提出一种变刚度薄壁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通俗来说,就是通过我们的优化设计,让火箭、飞行器等航空航天装备结构以及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汽车等运载工具既轻便又结实。”该方法创造性地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计算机力学进行学科上的交叉融合,实现了变刚度结构的高精度、高效设计,解决了航天复杂结构变刚度设计领域的难题。

undefined

航天轻质变刚度结构优化设计技术与应用从萌芽、发展到阶段性结果历经了大工力学几代人的努力。据悉,“结构强度与轻量化设计”是由程耿东院士指导,王博教授、郝鹏教授等带领研究生开展了10余年的科研课题,而作品获奖队员张坤鹏、袁野、王法垚、王文杰、王宇同正是课题组新一代传承。“科研要为国家工程服务!”秉承着著名力学家、老校长钱令希院士鼓励同学们树立科研志向的话语。在指导教师郝鹏教授和王博教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将此项技术相继应用于多个航天型号关键舱段设计,不仅解决了型号研制过程中的瓶颈问题,还极大程度地缩短了型号的研制周期。此外,此项黑科技运用到了冬奥滑雪防护头盔的研发中,运用该设计理念研发出的高性能滑雪头盔既轻便又具有更高的防护性,性能超过欧标20%。

undefined

赛教融合 投身科技强国伟业

“赛教融合不仅助力学生夯实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更是培养学生勇攀高峰、团结协作的重要手段。”指导教师王博教授表示。“结构强度与轻量化设计”国防科技创新团队依托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辅以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以大创项目、未来科学家工坊等为抓手,引导学生开展工程创新设计研究,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创比赛,同时还组织一些富有新意的竞赛,将竞赛题目与国家重大需求相融合。科教融合、赛教融合、驻所培养育人体系,接续培养了一批批具有深厚家国情怀的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

该项目队长张坤鹏同学在本科阶段参加过数学建模、大学生创新创业等比赛,这些比赛经历奠定了他的科研基础,并令他逐渐热衷于科研,也在比赛的过程中决定要继续走科研道路。在攻读硕士期间,他通过导师的推荐,切身深入航天一线,前往北京航天一院进行实践。张坤鹏在实践过程中曾一度感到紧张与不安,是大工校友的倾囊相授让他感到十分亲切,并且再一次坚定了要投身科研、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的志向,将对创新的思想和对科研的热爱,转化为不断前行的力量。

引领成长 满腔热爱书写青春

在追逐星辰大海的过程中,坚持不懈的努力,志同道合的团队伙伴,是通往成功彼岸的实践基础,更是提供提升科研效率的引擎。在团队攻关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各自发挥优势、通力合作,张坤鹏为计算力学挖掘深度学习领域的方法、袁野和王宇同反复处理力学模型和试验过程,王法垚和王文杰编写优化算法。每一次学术上的探讨、思想上的碰撞都体现着他们对科学不谋而合的热情,对航天结构设计的浓厚兴趣与孜孜不倦的攻克精神。不知肩并肩熬过多少个通宵后的他们已不再是单纯个人与个人之间为完成同一科研任务而彼此协同合作的劳动形态,而是深化合作层次后超越同窗、胜似亲人的通力扶持,倾心帮衬。

undefined

作为团队中的小学弟,王宇同在学长们的带动下,打开了科研世界的大门,以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动手能力保送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将专业所属的特有魅力散播给每一位热爱航天的人,为航天事业的接续奋斗纳入新鲜力量,让每一个成员立志成为有思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青年生力军,这或许是团队在这场比赛中取得的最大收获。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有所耕耘、有所收获、有所成长。未来,大工学子将继续秉承这份科研精神,在科研事业中继往开来,让青春在科技强国建设中闪光,用实际行动诠释青春梦、中国梦,进而为社会、为国家贡献大工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推出【点赞大工人】栏目,讲述师生奋进故事,共享成功经验,汇聚学校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