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政企调研,赋能东北人才振兴
前言
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党支部充分发挥学科特色和红色基因,以“党建引领政企调研,赋能东北人才振兴”为行动纲领,打造特色鲜明的党支部品牌。通过深入政府部门、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调研,为东北地区工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成果产出,着力打造具有大工特色的公共管理学院。
正文
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党支部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的战略部署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刻把握高校处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结合点的特殊使命。2024年下半年以来,支部以“党建引领政企调研,赋能东北人才振兴”为行动纲领,积极回应“教育强国、东北振兴、大工何为、党建何为”的时代命题,主动探索党建工作与科研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赴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工业研究院、哈尔滨电气集团、博实自动化、齐齐哈尔一重、齐齐哈尔二机床(通用)、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市自贸区等10余家部门及单位,深入东北地区开展工程科技人才调查研究,并形成了以下工作路线图:
一、党建领航,凝聚人才振兴合力
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党支部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结合公共管理学科相关知识背景,通过组织教师党员与调动其他党派教师、群众参与相结合,推动学院治理和发展的机制,深化融合党建工作与科研工作。党支部以“党建+科研”的形式,赴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大连市自贸区开展东北地区工程科技人才引进及培育的相关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与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了深度密切的交流,深入了解东北地区工程科技人才引进和培育的政策实施现状,并根据调研结果,思考已有的政策不足,并给出适合东北地区工程科技人才的政策改进建议,多项建议已获辽宁省委相关部门采纳并同学校学院建立长期合作联系。
二、精准把脉,破解人才发展难题
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党支部充分发挥教育服务功能,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一方面,教师党支部通过组织座谈会、开展学术交流以及提供实践指导等多种形式,助力哈尔滨电气集团、齐齐哈尔二机床(通用)等企业提升人才的专业素养,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另一方面,教师党支部深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进行实地调研,详细了解工程科技人才的课程设置、引进和培育方式。在此基础上,结合调研反馈,深入思考学校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根据调研所得调整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更加贴合市场需求,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学院毕业生就业后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三、科技赋能,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党支部注重搭建科技服务平台,着力促进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实现科技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共享。学院教师与黑龙江省工业研究院进行了深度访谈,咨询专家对东北地区科技人才引进、培育的意见。专家指出,要将科技创新作为未来发展的命脉,要让拥有成果的人愿意转化。专家还生动举例了横向课题的研究问题,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强调要改革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党支部将访谈所得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为学院学校制度建设提出多项宝贵意见,得到学院师生广泛好评。
四、实践育人,打造人才成长沃土
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党支部坚持实践育人理念,通过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开展密切交流,了解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引进和培育工程科技人的现状,并根据企业各自需求,提出东北地区工程科技人才引进和培育可以借鉴的经验。比如,针对齐齐哈尔一重的调研情况,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建议,可以借鉴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模式,针对东北地区重点产业和重点学科,设立定向培养计划。为来自艰苦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学费减免、奖学金及企业定向资助等优惠助学政策,同时明确服务期限,引导其毕业后到齐齐哈尔一重工作,该意见建议被企业领导高度重视,体现了党支部党建工作与产学研工作的良好融合成效。
结尾
党的二十大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党支部紧跟时代步伐,以“党建引领政企调研,赋能东北人才振兴”为行动纲领,前往黑龙江、辽宁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产出了高水平科研成果。其中,有7篇咨政建议被教育部、中国工程院、辽宁省人大、辽宁省政协、中国教育报、教育部咨询专刊等采纳。为赋能东北人才振兴,促进东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成为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生动范例。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