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道桥支部在教学改革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圆满完成《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改革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

发布时间:2025-10-25 14:18:15

近日,道桥支部在教学改革领域取得重大进展,顺利完成了《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改革教学成果奖的申报工作。此次申报聚焦于 “岗课融通、理实融合、数智融评:高职《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改革与实践” 这一主题,由翟晓静教授担任课程主持人,团队成员包括任海平、张亚琴、布亚芳等 9 位支部党员教师 。他们凭借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与卓越的专业能力,系统梳理了课程多年来的改革经验,致力于形成一套具有广泛推广价值和复制性的课程建设模式。

图片1

岗课融通,精准对接岗位需求。理念上,《道路建筑材料》打破了传统学科化逻辑的束缚。不再局限于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传授,而是以岗位需求为起点。例如,在道路工程领域,施工人员需要掌握不同材料的特性,以便在实际施工中根据不同的路况、气候等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课程团队深入分析道路建设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将这些能力标准细致地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指标。从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能参数,到实际的采购、运输、存储和使用环节,每一个教学内容都紧密围绕岗位实际操作展开,真正实现了教学与岗位的精准对接,让学生所学即所用。

理实融合,探索“成果产品化”路径。课程积极探索 “成果产品化” 路径,让学生的学习成果不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而是直接服务于企业。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参与实际的道路材料检测项目、配合比设计等任务。他们所完成的检测报告、设计方案等成果,能够为企业的工程建设提供直接的参考。比如,在某企业的道路建设项目中,学生参与了材料的前期检测工作,其提供的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帮助企业节省了时间和成本。这种模式不仅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更形成了 “教学 — 生产” 的良性循环,使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相连,共同发展。

数智融评,破解传统评价局限。利用大数据与虚拟仿真技术,课程实现了评价的数字化、个性化。在传统评价模式中,往往以考试成绩和课堂表现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存在评价维度单一、无法全面反映学生能力等局限。而现在,通过大数据技术,系统可以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如在线学习时长、作业完成情况、项目参与度等。虚拟仿真技术则为学生提供了模拟真实场景的学习环境,在学生进行虚拟操作时,系统能实时记录其操作步骤、决策过程等数据。根据这些多维度的数据,能够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还能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

责任编辑:张亚琴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道桥支部顺利完成《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改革教学成果奖的申报工作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