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年1月8日 地点: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活动内容摘要: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位于南京市雨花区安德门大街48号,由南京市民吴先斌个人投资筹建,是江苏省第一座反映南京人民抗日斗争的民间综合性专题博物馆。目前,该馆已拥有1300余件珍贵藏品,抗战类图书四万余册。展览由“南京城的控诉”和“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两部分组成,使人们从独特的民间视角来认知“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悲剧和南京城在抗战中的文化精神。具有较强的教育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无数捐身赴难的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顽强抗争;为了保存在抗战中,侵略者所犯累累罪行的史实证据,给后世留一个不容置疑的真实历史。吴先斌用他的1300余件展品和理性,强化着民族记忆,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增添了一处了解真实历史的窗口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同时也是一个以独特视角反映抗日战争给中国人民所留下的记忆和反思的史料博物馆,非常值得一看。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至善党支部书记姚萱以“寻迹红色经典,点亮山河画卷”为主题开展专题党课,带领大家参观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实地感受这一所抗战历史的博物馆严明政治纪律,更好地鼓励博士研究生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宣讲稿(主讲人:博士研究生至善党支部 姚萱)
2023年1月博士研究生至善党支部全体成员有幸前往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展开一次寻访红色经典的旅程,献礼党的二十大。我们怀着对历史的敬慕和求知的心,穿越了岁月的长河,融入了那段令人感动的抗战岁月。
一、基本信息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位于南京市雨花区安德门大街48号,由南京市民吴先斌个人投资筹建,是江苏省第一座反映南京人民抗日斗争的民间综合性专题博物馆。安德门,也是南京保卫战时我国军人为抵抗日寇而浴血的战场之一。目前,该馆已拥有1300余件珍贵藏品,抗战类图书四万余册。展览由“南京城的控诉”和“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两部分组成,使人们从独特的民间视角来认知“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悲剧和南京城在抗战中的文化精神。具有较强的教育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自2006年12月对社会正式开放以来,该馆已接待参观群众30万多人次,其中接待美国、日本等外籍访问团17个。目前,该博物馆征集到《红星照耀中国》不同时期的多个版本。
为了纪念我们无辜遇难的同胞,缅怀抗击日寇浴血奋战的先烈,铭记这段屈辱的、同时也令中华儿女奋起的历史,吴先斌先生建立了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每周周二至周日(9:00-16:00)免费开放。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分为两层,占地2000多平方米,由展览、藏书、会议室等三部组成。一层以抗战期间图片实物展出为主。展出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南京城的控诉”。第二部分为“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分别展出抗战时期618张老照片、200余件抗日文物。还有一层由抗日图书收藏室、学术交流会议室、专家研讨办公室三部分组成。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无数捐身赴难的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顽强抗争;为了保存在抗战中,侵略者所犯累累罪行的史实证据,给后世留一个不容置疑的真实历史。吴先斌用他的1300余件展品和理性,强化着民族记忆,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增添了一处了解真实历史的窗口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同时也是一个以独特视角反映抗日战争给中国人民所留下的记忆和反思的史料博物馆,非常值得一看。2009年9月16日,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被命名为“爱国教育主义基地”。 一个人一手建成一所抗战历史的博物馆,是吴先斌先生长期致力于抗战文物的收集,抗战老兵采访等工作的成果。
二、历史背景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里陈列的这些藏品和书籍,都是馆长吴先斌先生四处奔波收集而来。吴先斌先生为了获得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图片等史料,散尽万金而不惜,历经坎坷亦无悔,终成南京民间收藏大屠杀史料第一人。几年来,吴先斌先生没花政府一分钱,以他的展品和理性,强化着民族记忆,感召着国人。吴先斌先生从一名钟姓的南京人手中购得日军轰炸南京、屠杀平民的历史照片。照片纪录了“惨死于敌机之下的南京市民”,画面上有被烧焦、被炸死的中国人的尸体;它们还纪录了日机轰炸后留下的弹坑,房屋炸塌后的惨状,也有被“击落下来的墨更津航空队敌机残骸”。摄影者为著名学者顾毓秀的表亲、后来加入中共的薛宝鼎。研究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的王卫星说,日本飞机轰炸南京的惨状,历史上留下的照片并不多,而吴先斌收集到的这组历史照片,有4幅直接反映了我同胞被日机炸死后的惨状,应当说是对现有日机轰炸南京的历史照片的重要补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中国承受了南京大屠杀的沉重后果,历史里渗透的血腥至今令人难以直视。可是国家对于这段历史的研究、探求和还原却落在了后面。这背后原因在哪里呢?是社会力量的参与。因此,吴老先生建立博物馆,建立起相关历史研究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平台,为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历史活动,学生和社会人士学习这段历史提供了机会。二楼展厅主题为《南京保卫战》,三楼陈列厅包括“1937南京记忆”“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抗战风云”“抗战文献”“抗战徽章”等几部分。走进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三楼,一整面镌刻着《义勇军进行曲》曲谱的墙壁映入眼帘,一台老式的留声机侧放一边,上面摆放的正是这张唱片。黑色的唱片中间,烫金字体写着 " 上海百代公司唱片 "" 义勇军进行曲 "" 风云儿女 " 等字样,还标着唱片编号 "34848b"。而标着 "34848a" 的唱片另一面,则是另一首歌《铁蹄下的歌女》。侧面悬挂72张1937年的那场大屠杀幸存者照片,整个展馆布局简朴、凝重,震撼人心。四楼作为资料室,陈列着有关抗日战争的书籍4万余册。
三、红色书籍介绍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一部纪实性著作,真实记录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共产党领导人、红军指战员的情况,《红星照耀中国》多个珍贵版本藏于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内。全书共12篇,主要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先后被译为20余种文字,是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书籍,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特别是让西方国家开始客观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及革命根据地的真实状况。该书的中译本出版后,同样在中国产生巨大反响,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经典著作。
埃德加·斯诺是美国密苏里州人,也是20世纪世界著名的新闻记者、作家和评论家。斯诺大学毕业后来到中国,在《密勒氏评论报》任编辑助理,在采访过程中接触了大量中国平民,特别是他1929年绥远之行、1936年在西北苏区采访活动中的见闻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原本他只打算在中国活动半年,结果在中国工作生活了13年,成为西方国家最了解中国人民的记者之一,毛泽东同志称他为“中国人民的朋友”。斯诺进入陕北苏区后,采访了大量的红军指战员,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必胜信心、严明的军事纪律,给斯诺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毛泽东的热情、坦诚和才华,大大超出了斯诺过去的认知。四个月的采访经历,斯诺真切感受到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坚定的政治信仰,促使他由一名新闻记者成为一名为共产主义运动奔走的战士。
《红星照耀中国》一经出版,犹如一道闪电划破了世界大战的乌云密布的天空,一声惊雷震天动地,给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鼓起了反法西斯的勇气,也揭露了国民党统治的黑暗。同时,《红星照耀中国》的出版和传播,对白求恩、陈嘉庚、华君武等国内外知名人士支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正义事业,产生了积极影响。《红星照耀中国》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记述了中国工农红军英勇而艰苦卓绝的历程,我们要接过85年前长征胜利的接力棒,接续奋斗,接力探索,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和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努力。《红星照耀中国》是讲中国人的故事,却有大量的西方读者,斯诺本人也拥有大量的西方粉丝,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也给我们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样本与案例,我们作为博士研究生要本着实事求是、以情感人的原则,讲好党史故事,绽放红色光芒,汇聚奋进力量。
四、结语
南京,这座沉淀着深沉历史底蕴的城市,为我们呈现了抗日先辈们的英勇事迹,他们顽强抗击侵略者、谱写了壮丽史诗。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中珍藏的历史文物与照片,仿佛将我们带回到那个伤痛而坚毅的年代。这些宝贵的遗物,透露出先辈们的苦难与抗争,更加坚定了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决心。此次调研之旅,不仅是对往昔的缅怀,更是为了思索今朝与未来。在博物馆中的沉思与探索中,我们深感承担起将红色记忆传承至今的责任。我们要以先辈们的信念和无私奉献为榜样,将勇敢、坚韧和责任心融入到我们的行动中,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回首这段令人难忘的红色旅途,我们倍感荣幸且珍视。这是一次触摸历史、凝聚自我、开启未来的奇妙之旅。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引领时代潮流,点亮山河画卷!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