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嘉 宾 介 绍
SEU WITH YOU
02
主 要 内 容
王昊老师以“学生时代的成长感悟”为主题,与我们分享了他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些经历和收获。通过对个人的大学经历、教学科研工作、作为大学生的意识、素养、习惯、能力以及大学时代的收获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精彩的阐述,王老师讲述了他的一些个人经验和人生感悟。
王教授从自己的本科求学经历讲起,一步一步向我们描绘他的学习生涯。1998年考入东南大学,在大一大二学年担任班长的职务。如同现在的我们一样,王教授当年也充满着迷茫与困惑。尤其是当年交通专业作为一门新学科刚刚起步,许多人对它都不太了解。据王教授所说,当年的这个专业基本都是非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他同班的31名同学中,只有一名是第一志愿录取,其余的同学均为调剂生,他们也同王老师一样沮丧并疑惑,不知道如何学习,不知道要学习哪方面的内容。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同学们对交通学科越来越认可,王老师也逐渐振作了起来,最后竟无一人脱离所学专业就业。
到了大三大四,王教授来到了四牌楼校区。由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们的热切推荐,也出于对辅修专业的浓厚兴趣,许多同学选择了辅修数学建模专业,王教授也不例外。但这门学科要求修完12门课的学分,并且每门课难度颇大,占据了大量的时间。许多同学都打了退堂鼓,王教授却坚持了下来,最后取得了辅修证书。
在准备考研的日子里,王教授和另外三个同学选择了去外面租房,以获得安静的学习环境。但事与愿违,不少同学造访公寓,前来闲谈,甚至有同学邀请他们去楼下的网吧打游戏。这令他们学习的时间减少了许多,于是王老师下定决心闭门谢客。王老师说,他每天五点睡觉,十一点时起床,简单地吃点早饭,学习到下午五点左右,吃完午饭后六点半接着复习,晚上十二点吃点夜宵,再一直学习到五点。每天16个小时的高强度学习,令王教授痛并快乐着,现在想来仍觉得当时尤为疯狂。60天的努力,使王老师最终取得了第3名的好成绩,并被王炜教授收入门下。
王老师说,王炜教授是改变他一生的导师。选择了硕博连读后,准备考研的压力一下子消失了,一种“迷之自信”让王老师一度沉浸在刷剧和游戏的娱乐中。
物极必反,彻底放松下来的王老师逐渐开始认识到学习的必要。尽管花了许多时间去考了用不到的结构工程师证,但准备考试的过程让王老师系统地巩固了土木专业的知识框架。考试结束之后,王炜教授给王老师带来了交通流理论的课题,明晰了王老师研究的方向。
在博士毕业之前,王老师前往荷兰TUD大学参加项目合作。由于工作的关系,王老师只能在晚上写博士论文,导致毕业时间延迟,但最终还是顺利毕业了。在荷兰工作期间,王老师也利用周末的时间游历欧洲。这极大地增长了他的见识,拓展了他的学习思路。
之后,王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他近几年来的教学科研成果。近年,王老师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全国交通科技大赛和挑战杯等竞赛项目,并取得了优异的成果,王老师指导的毕设也曾多次获得校级省级奖项。
近几年来研究生的数量大大增加,王老师不得不把精力放在对研究生的教学上,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几名博士生的论文在交通领域一流的刊物上发表。
随后,王老师应用王炜教授的一个形象的比喻向同学们解释科研项目的组成,他将一个科研项目比作一个盒子,六个面分别代表了论文、发明专利、软件、刊物出版、工程案例和实验规范。王教授认为我们学生参加一个项目可以从多角度切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促进全方位的发展。
王老师着重强调,研究人员应当具有人文素养,这样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与变化,并提高我们的创新意识,在科研中更好地帮助我们。越是接受经典,越是难以创新。王老师提示我们,研究生的学习理念与本科的学习理念有着截然相反的态度。同时,王老师认为学生时代培养的学习能力也是极为重要的,我们需要学会从相应的地方获取相应的信息。
最后,王老师叮嘱同学们,除了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还是友情,那是我们一生都不可丢掉的情感。
M A I N C O N T E N T S
SEU WITH YOU
03
问 答 环 节
Q1
请问王老师,在当代做一个优秀的研究生需要具备什么素质?
单纯从科研来讲,必须对研究的问题有执着攻克的信念。研究的过程往往充满艰辛,采集数据也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时候我们绝对不能放弃,要坚忍不拔,相信所有困难都可以解决;同时也要有执行力,做事不要拖拉,要治愈自己的拖延症;最后要有合作意识,可以联合其他学院的同学,比如数学学院、控制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外国语学院等等,他们可以提供很多帮助。
(提问者:彭显玥)
Q2
我是一位研究生,却找不到很好的研究方向,在时间不充分的条件下,请问您有没有什么建议?
你不妨先看一些交通方向的经典著作,构建知识结构,积累数学、计算机方法比如说交通流、偏微分方程、运筹学、统计分析等等,然后再针对感兴趣的或者存在空白的领域进行研究。
(提问者:陈宇)
Q3
有许多同学说在找工作时,单位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并不看重。读研在内卷化趋势下是对个人价值的一种妥协,对此事王老师怎么看?
有的事情,比如你在学生阶段做科研,可能不会有什么动机,但是要相信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意义。比如说我之前考结构工程师证书,虽然考试的许多内容在今天对我用处不大,但锻炼了我在做规划时会与下游部门进行更好的相互理解。科研培养的是能力与习惯,这些锻炼在以后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跟随你的一生。
(提问者:柳雨豪)
Q4
我是一名博士一年级学生,平时正常上课看书,也大致有研究方向,但是在心理和自我定位方面有一些困惑,希望老师给我一些指导。
博一一般是一个博士生最困惑的时期,对此我给出两点建议:首先,看书要提炼出思想与观点,有所思才能有所得;其次,第一篇论文起点不要很高,大致III、IV区就可以,论文发表成功自己会得到很好的正向反馈,给你更大的信心与支撑去继续搞科研,再往I、II区攀爬。
(提问者:樊若川)
SEU WITH YOU
04
学 生 感 想
图 | 王昊老师接受采访
龚飞敏 TJ220712
徐亚峰 TJ220711
SEU WITH YOU
05
老 师 寄 语
有舍有得:时间有限,懂得取舍。
合作共赢:成就别人,成就自己。
独立创新:独立思考,积极创新。
做事认真:唯有认真,效益最大。
行动有力:克服惰性,克服熵增。
跬步千里: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审美素养:既有内容,又有形式。
人文素养:既有知识,又有文化。
科学素养:系统视角,辩证思维。
学习能力:如何获取知识,如何高效学习。
人际能力:如何与人沟通,构筑良好关系。
组织能力:领导力的塑造,统筹协作凝聚。
SEU WITH YOU
06
活 动 总 结
王老师亲笔为同学们填写寄语卡片,将自己的殷切期盼送给同学们。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