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党建 |关注现实,主动担当—— 历史技术景观博士生综合支部

2020-07-06 16:28:35

为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党建及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建筑学院党委积极探索“互联网+”智慧党建新模式,组织和动员各支部利用网络开展“云党建”工作,筑堡垒,当先锋,引导师生党员践行初心使命。  

新冠疫情,牵动了无数人心,举国上下,全力以赴,万众一心抗击疫情,越是危难时刻,越能体现出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团结大爱。 感谢抗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以及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勇士们,是他们日日夜夜的坚守让国内疫情形势正在发生积极向好的变化。在抗疫关键时期,为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支部党员间的沟通交流,及时掌握支部成员健康状况和精神状态,3月28日晚,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历史技术景观博士生综合支部通过网络媒体组织开展了“关注现实,主动担当”的线上主题活动大家从不同专业、不同角度在线分享了抗疫实践经历和学术研究心得。本次线上学习由支部书记陈姣兰主持。


01

“线下”志愿者

疫情防控当先锋

范向楠同学跟大家分享了当志愿者的经历和感悟。疫情当前,社会各界驰援湖北的消息让她深受鼓舞,她的爷爷作为一个80多岁的老党员也主动申请成为第一批社区志愿者,爷爷告诉她有困难的时候党员就应该冲锋在前,同时鼓励她“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去力所能及地做一些社区服务工作,也是一种实践锻炼”于是,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她毅然报名参加了志愿活动。她的家乡在江苏省徐州市,她被分配在泉山区街道办事处的合群小区,该小区为规模较大的老小区,有52栋楼,3000多家住户,近万人在此居住。从二月初到三月底她一直坚守在社区防疫一线,每天工作4-5小时,检查来往车辆和人员的出入证、测量体温、对社区公共场所进行喷洒消杀等。在她和社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小区实现了零感染、零传播。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她体会到了社区一线工作的琐碎和辛苦,并意识到对居民进行管理,需要一颗耐心和一颗真心,要设身处地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想办法帮助解决问题,并耐心地讲道理,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不是摆出义正言辞的姿态去强迫居民遵守规定。她还深刻认识到社区是城市防疫管制的基本单元,社区规划应当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充分考虑对公共卫生风险的管控。这种网格化的管理手段,体现了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的创新。她还表示会继续努力,向在战“疫”一线的共产党员同志看齐,不忘初心,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

范向楠同学积极主动参加志愿服务的举动,为支部内的党员同志们树立了一个学习榜样,同时作为一面镜子,也让大家看到了作为一名党员同志如何积极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的誓言。

范向楠同学和“80后”老党员爷爷奋战在抗疫一线


02

“线上”云守护

凝聚防控正能量

陈姣兰同学结合疫情期间城乡自我维系能力的差异,对于“城市”与“乡村”二元对立的概念进行了思考,引发了大家对于何为更好的生活环境的思考;由于居家学习本身的环境条件所限,卫笑和马琰同学分享的提高学习效率的建议得到了诸多党员的赞同;夏丝飔同学从自身对于古代城市的研究中生发了关于古代里坊制与现代疫情期间的城市隔离管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的感悟,引发了大家对于现实与专业学习的相关讨论;王峰和孔振懿同学分享了诸多对疫情的思考,尤其是这些思考可以细致地反馈到专业学习中,为大家提供了诸多启发。



陈姣兰


  支部书陈姣兰引出了边界的清晰还是模糊?——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再思考问题。她认为在这场疫情中,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乡村的人情世界和自产自销的生活模式一方面是人口本身没有使得物资的量大到需要通过管理来保证正常运行的需求,另外一方面当地人即便是没有在家中有种植活动,也很容易通过人情找寻到地里的新鲜蔬菜。在封闭状态中,乡村自我维系的能力远在城市之上。以宗族和人情维系的乡村未尝不是某种程度上的一个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共同体,在管理不在场的情况下仍旧能够较好的维系生活的正常运行。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面前,城市所表现出来的缺陷是否可以让我们看到城乡走向极端所带来的隐患?


卫笑

卫笑同学给大家分享如何在家提高办公效率的一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为什么在家办公效率低以及提高效率的3个小窍门。

(1)准时起床,穿戴整齐(不要穿睡衣)

(2)不要在休息的地方学习

(3)区分好工作和学习的时间:番茄工作模式,以25分钟为单位专心学习+5分钟休息为宜。


夏丝飔

夏丝飔同学对于城市史与疫情之间的关系,引出自己的思考引用《唐令拾遗》中收入武德年间的《户令》中有:“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五家为保,在邑者为坊,在田野者为村”,认为当城市发展还停留在里坊制的时期,人们上街活动的时间受到严格的控制,并且每个里坊中都有专人进行管理。这一点像极了隔离期间的我们,每个社区都有居委会进行管理,可以出门的时间和理由也有着严格控制。“坊”、“市”分区在便于管理的同时也维护了社会秩序,特别是到了唐朝人口大量增加,无形中给管理造成了压力,但是里坊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压力,使得“通亡奸伪无所容足”。这些经验值得当下的我们借鉴。


马琰

马琰同学结合自身居家学习的经历从如何提高在家的学习效率角度,倡导大家早起,不要计划过满,适当增加一些简单容易完成的工作,这样能够使自己更容易获得一些成就感。


王峰

王峰同学结合风景园林专业研究从两个层面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他认为城市层面上讲,应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构建绿色环保的保障系统;加强市场、集市、街区的环境整治。从规划层面讲,我们应更加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和减碳背景的国土空间规划;真正实现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的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应该建立一个深入科学的园林城市评估评价体系,注重微观指标;建立城市生态廊道,助力疫情防护


孔振懿

孔振懿同学疫情期间学习和总结了一些与建筑设备、建筑室内环境相关的材料,参与了两篇关于在建筑中如何有效控制疫情传播的微信公众号推文撰写。同时也学习了密闭环境中新冠肺炎传播规律及控制的网络直播讲座,认为许多学者从建筑布局、传播机理、环境控制、CFD模拟等多角度展开了深入且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受益匪浅。


党员线上学习活动


此次交流活动属于支部首次采用远程线上语音会议的组织方式,代表发言串接整个会议过程,有成功的地方但也有不足。一方面,考虑到效率问题,故提前要求各位党员同志将自己针对疫情期间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总结进行了编辑和提交,也因此使得本次会议在一定程度上进展得比较顺利。但是比较遗憾的是,线性的发言顺序使得各位党员无法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及时的讨论。总的来说,此次支部交流活动得到了参会党员同志的诸多肯定,三位支部委员的工作也分配明确并执行有效,为新一年支部活动的开展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通过这次线上主题活动的开展,大家互相分享了疫情期间的心得体会,拉近了支部党员同志的距离,坚定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决心和发挥专业学科优势、助力防疫工作的信心。同时也激发了支部党员敢于担当、积极抗疫的热情,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凝聚起更强力量!

 文|历史技术景观博士生综合支部

         

责任编辑:王浩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线下志愿者,线上云守护!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