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两会强音 汇聚奋进力量

2025-04-21 20:00:23 夏忠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推动能源领域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2025年4月10日,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联合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举办“聆听两会强音 汇聚奋进力量”线上理论学习会。五校能源领域专家学者、党团骨干近百余人齐聚云端,通过专题党课、经验交流、学术研讨等形式共话“双碳”使命。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团委副书记、研究生辅导员赵水博士生第1党支部,硕士生第7、8、9党支部全体成员;清华大学博士生宣讲团宣讲老师龚柯钱,航空发动机研究院研4、23党支部全体成员;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红色理论宣讲团宣讲老师张俊龙能源2024级硕士生二班党支部能源动力类2402班团支部全体成员;上海交通大学声入人心学生理论宣讲团宣讲老师乔若晴、李珺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航空动力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全体成员;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飞行器设计与推进技术第二党支部全体成员参与本次理论学习会。


集体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红色理论学讲团讲师张俊龙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汇聚磅礴力量,共赴时代新程——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的分享。他从“春天的盛会”切入,对两会进行概述,并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解读,为同学们剖析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最后,聚焦两会与青年,勉励新时代青年当以两会精神为指引,把握时代机遇,勇担时代使命,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发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


从两会看未来能源

清华大学核能系博士理论宣讲分享


清华大学校宣讲团讲师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2021级博士生龚柯钱做理论宣讲《从两会看未来能源:中国青年与高温气冷堆的双向奔赴》,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一工作任务进行深入剖析,指出如今我们所要肩负的重大责任和时代挑战。聚焦全球十大工程成就之一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讲述“200”号精神及其背后的故事,并向广大新时代青年发出号召:正如当年“200号”那一代年轻人一样,今天的我们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新质青年,奋勇向前!


回溯深蓝精神

上海交通大学声入人心宣讲团分享

上海交通大学声入人心学生理论宣讲团乔若晴和李珺老师以“走出交大,走向深蓝——黄旭华院士的科技报国之路”为主题,深情回溯了黄旭华院士波澜壮阔的科技报国历程。乔若晴与李珺两位讲师先是讲述了黄旭华于交大求学期间,心中便已深深种下家国情怀的种子;继而讲述了其隐姓埋名,投身核潜艇事业的三十年深潜岁月;最后着重阐述黄旭华背后的科学家精神,如何在交大代代传承。通过三个部分的精彩讲述,生动展现出黄旭华院士“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崇高精神风貌。黄旭华院士的精神深深铭刻在每一位科研人心中。这股精神力量,也将持续激励一代代科研人砥砺前行。


党建引领强引擎

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党支部建设经验分享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24年优秀学生党支部及航空动力研究所支部为大家带来建设经验分享。航空动力所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白严强调了支部在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的成果。支部以主题教育为核心,以党建+就业”为抓手,举办了企业参观、研究所调研、毕业远航教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促进了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强化了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航空筑梦,翼展未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该活动联合教工党支部共15人前往西安航空航天基地进行为期6天的深度调研,访问了多家国防军工重点单位和红色教育基地,旨在传承航空报国精神,激发为国奉献的热情。此外,本年度还特别注重文化建设,通过举办10期实践认知分享会,以舞台剧、访谈录等多种形式探讨当代青年对社会发展的思考,不仅涉及硬科技话题,也关注人文关怀和社会现象,为青年学子提供了思想碰撞的平台,深受好评。这些举措极大地丰富了组织生活,增强了支部成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样板领航树标杆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硕士生第9党支部建设实践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硕士生第9党支部书记夏忠玉分享了全国样板党支部建设经验。该支部立足动力工程学科特色,构建“领航·强基·铸魂·筑匠·火炬”五大育人工程,两年间开展主题党日40余次,服务师生超3000人次。通过组建“双碳宣讲团”走进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等10所院校、联合南京水务局开展节水科普,将绿色理念深植社会基层;联合南京医科大学等高校打造“京剧义诊+红色研学”跨校共建品牌,实现党建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

支部深化“党建+产学研”创新模式,组织党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助力攻克火电灵活调峰等关键技术。与航天发射场专家、工程院院士共建“能源强国导师团”,培育的学生团队获“挑战杯”国赛银奖等7项省级以上荣誉。“我们将打造‘党建学术双螺旋’育人体系,为能源革命输送更多领军人才。”


党旗飘扬第一线

构建多能互补的海洋综合能源系统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博士至善奖学金获得者樊成成

学术科研分享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博士至善奖学金获得者樊成成聚焦“两会”中能源领域分享了《海洋温差能热力循环发电特性及能效提升研究》。本次汇报围绕“海洋温差能热力循环发电特性及能效提升”展开,首先介绍了可再生能源发展背景及海洋温差能巨大的开发潜力,指出其具备广泛应用前景但仍处于商业化初期;随后系统阐述了温差能发电的关键技术,包括热力循环优化、高效换热器、高速透平机组和冷海水管道等装备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深层冷海水梯级利用开展海水淡化、制冷、养殖、种植及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显著提升温差能系统的综合经济性;最后展望未来,建议发展兆瓦级平台、构建多能互补的海洋综合能源系统,服务海岛供能、“蓝色经济”与“海洋强国”战略目标


五校联学启新程

能源先锋共绘绿色发展蓝图

此次联学活动由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五校携手开展,采用“理论研学+学术攻坚”双轨模式,将党建与科研紧密结合。理论研学环节,各校讲师分享两会精神、科学家故事,为师生筑牢信念根基;学术攻坚方面,经验交流与海洋温差能发电研究成果展示,激发创新活力。活动构建的“理论共学-数据共享-成果共创”党建生态圈成效显著,成为高校党建引领科研的示范。未来,五校将深化合作持续为“双碳”目标、污染防治贡献智慧,在绿色发展之路上稳步迈进。

END


供稿|能源与环境学院硕士生第8党支部

排版|能源与环境学院硕士生第8党支部

审核|朱赤 沈子婧

能源与环境学院  新闻中心


责任编辑:戎昱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活动构建的“理论共学-数据共享-成果共创”党建生态圈成效显著,成为高校党建引领科研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