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邀请周蓉女士精彩演讲“见字如面 家风永传——从周恩来邓颖超处理亲属家事的原则论周恩来家风”

2024-03-13 09:35:35 陆茗轶

2024年3月6日下午,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恩来党建工作站揭牌仪式暨专场报告会在九龙湖校区健雄书院隆重举行。支部特别邀请周恩来侄孙女、上海翔宇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周蓉女士在仪式上作报告。报告主题为“见字如面,家风永传——从周恩来邓颖超处理亲属家事的原则论周恩来家风”。吴健雄学院第一党支部全体党员参加本次活动。支部副书记杜爱主持。

IMG_7872.JPG

周蓉女士首先展示了邓颖超同志于1978年和1982年写给中央的两封信。信中明确表达了周恩来同志对于亲属和侄儿孙辈之事的态度:“勿以因周恩来同志的关系,或以对周恩来同志的感情出发,而不依据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给予照顾安排。”周恩来夫妇以此作为端正党风的必要条件,一生都坚定不移地贯彻自己的原则。

IMG_7964.JPG

周恩来同志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家庭。周蓉女士从周恩来总理提到的“房”的概念出发,简要介绍了周恩来总理的家庭背景和亲眷关系。周蓉女士的父亲、周恩来侄子周尔鎏是周家长房长孙,与周总理有着密切的接触。周尔鎏先生所著的《我的七爸周恩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迄今已出版了九种语言十三种版本,并被联合国日内瓦图书馆全套收藏。

IMG_7969.JPG

周蓉女士基于《我的七爸周恩来》一书中的内容,归纳出了周恩来总理管理周氏大家族的五条原则,分别是“自食其力原则”、“育英为继原则”、“避亲嫌原则”、“一视同仁原则”和“嫌而不弃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自食其力原则”。自食其力即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不给国家添麻烦,不给社会增加负担。周恩来总理坚定地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封建残余思想划清界限,要求周氏家族的成员各自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坚持自食其力。

第二个原则是“育英为继原则”。在选择什么样的家庭成员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方面,周恩来总理不以血缘关系的远近为标准,而以个人的品质的优秀与否为基本原则。

第三个原则是“避亲嫌原则”。周蓉女士提到,“避亲嫌”原则是周总理执行的最严格的原则。周尔鎏先生在《我的七爸周恩来》一书中写到,周总理认为“社会裙带是中国社会的痼疾,对执政党来说更是涉及能否继续保持优良革命传统的问题,也是最终将导致千百万群众人心向背的重大问题。”周尔鎏先生一生都以这一原则为指导,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抉择之中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底线。

第四个原则是“一视同仁原则”。周恩来总理在治家的过程中不论血缘关系的亲近,对于所有的家族成员都一视同仁。

第五个原则是“嫌而不弃原则”。对于家庭中一些始终存在封建落后思想的长辈,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在思想上与他们不相为伍,但始终保持尊敬的态度。

IMG_7972.JPG

在报告的最后,周蓉女士真情实感地向我们讲述了自己儿时的故事以及父辈的思想和作风对自己的影响。周蓉女士说,父亲曾教育自己“周家的事与你无关,你不许有依赖思想。”如今她也找到了与自己“有关”的事,即投身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弘扬和传承周恩来的精神。周蓉女士在“小家”与“大家”的辩证法中得出结论,青年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青年是未来的希望。她引用总书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作为报告的结语。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围绕家风对家庭的影响以及周恩来的精神其意义与传承等话题进行了踊跃提问。周蓉女士耐心地回答了大家的问题。她认为家中勤工俭学的传统正是受家风的影响,周家的家庭成员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去往不同的国家,学习不同的专业,但始终心怀报效祖国的理想。周女士也勉励在场的青年学子勇担家国重任,全方位、多维度地进行自我的丰富和提升。她说,学习恩来的精神不仅仅是停留在牢记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口号,而是真正认清自己学习的目的,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拥有持久的奋斗动力。

IMG_7996.JPG

周蓉女士精彩的主题报告和耐心地答疑解惑让现场师生受益良多。周恩来的精神是周恩来总理为中华民族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当代的青年学子,我们也将始终以周恩来的精神为指引,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责任编辑:曹铮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暂无评论
    2024年3月6日下午,支部特别邀请周恩来侄孙女、上海翔宇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周蓉女士在恩来党建工作站揭牌仪式上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