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川川工程师采访——“通信人身边的王继才“系列采访(一)(2019.5.10)

2021-03-05 18:37:01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研究生第四党支部始终致力于为同学们提供与专业前沿人才、优秀专家交流分享的机会,鼓励支部成员向典型看齐,促进自身发展。基于该理念,支部举办了“信息人身边的王继才”系列专访。

 

  1. 本期采访人物

       万川川,2007年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专业,同年以优异成绩保送至电路与系统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2010年硕士毕业后入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2017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2018年初赴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开展为期一年的国家公派访问学者项目,进修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设计。目前主要从事模拟、射频、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的研制与开发。

 

  1. 采访展示

问题一:十四所作为国家国防电子信息行业的骨干研究所,咱们的研究员平时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是什么样的?

       身为远东第一大研究所的员工,我们是无比自豪的,平时的工作也是紧张而充实的,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国产高技术装备制造的重视,所里各类课题类和产品类的项目非常多,甚至有时都忙不过来需要加班加点。在这里我们能够接触到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与设备,想认真学的话还是能学到很多东西的。

       员工们的生活还算丰富多彩,所里有自己的体育场,经常举办各类体育活动,紧张工作之余可以锻炼身体。所区有三个食堂,菜品丰富多样,偶尔还会举办各类美食活动,满足员工们的味蕾。每个部门都有工会组织,专门负责员工们平时的业余活动与各种福利发放。

 

问题二:能给我们描述一下您工作之后参加的第一个项目是什么吗?研发过程中是否存在什么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刚参加工作时参与的第一个项目印象深刻,是一个某波段的SoC芯片。作为所里第一批做芯片的员工,没有什么经验,也没有可请教的老同事,仅靠自己学校里所学的那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起步阶段真是困难重重。还好所里请了业界知名公司的资深工程师参与项目合作,在与业界高手的接触中学到了好多实用的东西,那段时间虽然艰难辛苦,但是现在回想起来,那应该是我技术上进步最快的一个阶段。

 

问题三:以您工作多年的经验,可以请您向同学们说明如何才能将坚持、奉献的精神融入工作岗位吗?

       要有坚持、奉献的精神,首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自己每天所做的事情充满兴趣与探索精神,坚持、奉献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问题四:从您的专业角度及工作经历,请您给信息学院的同学们提出一些就业发展的意见。

       工作以后,尽量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戒骄戒躁,眼光放长远一些,不必太在意一时的得失,成功与回报总是属于持之以恒的人。

 

  1. 公众号推送展示

       采访结束后,支部成员通过支部公众号对采访内容进行了整理并宣传,鼓励所有同学学习如王继才一般坚守在国防岗位上的创新、奋斗、奉献的精神,增强了宣传作用,扩大了班级和党支部影响力。

 

       该活动旨在对信息技术相关领域的人才进行采访,与支部成员分享他们的经历与经验,使支部成员深入了解信息学科工作发展现状,并学习他们创新、奋斗、奉献的王继才精神,用正能量谱写一曲新时代砥砺奋进的华彩乐章。通过万川川校友对十四所的介绍,深入了解了十四所作为“中国雷达的发源地”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做出的重大贡献。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万川川工程师采访——。采访展示 问题一。作为所里第一批做芯片的员工。支部成员通过支部公众号对采访内容进行了整理并宣传。
    }
    相关阅读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