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党史|第18期《诉衷肠(赠周恩来)》

2021-09-01 14:05:23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本科生党支部暑假期间开展“诗词中的党史”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党员深入挖掘诗词中的党史故事,引导学生党员通过诗词体验新时代的巨大变化,了解新思想的实践伟力,自觉传承红色基因、革命薪火。

本期为“诗词中的党史”第18期,由中国语言文学学院2018级本科生党员刘宇环赏析毛泽东诗词《诉衷肠(赠周恩来)》。

一  诗词原文

当年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

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毛泽东《诉衷肠(赠周恩来)》

二  艺术赏析  

       这首诗首先从当年的毛泽东主席与周恩来总理踌躇满志时写起,“当年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这一句诗展现出毛主席虽已步入晚年,但仍然保持着当年革命时的饱满精神。遥想自己当年为了中国革命事业奋斗,什么时候怕过流血断头?这一句豪迈之语,让我们看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两位革命家当年的意气风发之态。

       接着则是担忧,“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如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已经深入中国大地的各个角落,看着这一番景象,毛主席心念家国,心中不免生起担忧,靠着中国共产党人血肉打下来的江山,这片灌注了一代代革命党人心血的土地,如今要交给谁去守呢?“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革命事业已经完成,毛主席和周总理也步入了迟暮之年,两鬓也已斑白。从这句诗中,我们读出了毛主席内心对革命事业的不舍,对家国的挂念,但在面对老去这件事情上的无能为力。

      “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毛主席写给周恩来总理的这句诗,两人如同促膝而谈,“你我之辈”其实代表的是老一辈革命党人,这一辈的开国元勋慢慢步入晚年,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难道要“付之东流”了吗?这一句读来生出无限悲伤,毛主席在当时对于江山要托付给谁还未确定,传达出强烈的担忧感。

      《诉衷肠(赠周恩来)》一反往昔毛主席词意之豪迈雄壮,更像是对老战友倾诉,是对昔日旧事的怀念和英雄迟暮的怅然。一代伟人,所牵挂的不是身后事,而是中华复兴伟业,越读越觉得心酸。从回顾当年革命时的壮志,到如今的担忧落寞,我们看到的是两位革命党人对于国家的难以释怀,无法割舍的爱恋。两位鬓已霜的老人,还在为国担忧。

三  历史背景

       这首诗是毛主席在去世前一年时写给周总理的。当时毛主席身体不好,疾病缠身,周总理也身患癌症,亦在重病中。毛主席预感,革命即将发生曲折,他和周总理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夙愿将要“付之东流”。毛主席与周总理一生的革命情谊,为国操劳,为人民服务一生。在两人鬓微霜时,毛主席写给周总理的这首词。二人自1927年组织“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开始,半个世纪毛主席与周总理已倾心竭力,毛周的情谊是无比伟大的。

      毛泽东主席与周恩来总理两人在中国革命这条道路上共同奋斗了40多年。遵义会议以前,周恩来在党内的位置高于毛泽东。遵义会议之后,周恩来成为毛泽东的主要政治助手,其后的四十余年,他们一直维持着这种合作的格局。两人政治合作的时间长、内容多、成效显著,为中国革命的成功和新中国的建设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两位革命党人,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上鞠躬尽瘁,虽至晚年,但仍心系国家前途命运,有一种“年老心犹壮”的豪迈气魄。从诗中我们感受到伟人至死不渝的为民情怀,读来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敬请期待第19期《浪淘沙·北戴河》背后的党史故事。

撰稿:刘宇环

排版:王柳婧

审核:田野 肖露 潘纪龙

责任编辑:田野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本期为“诗词中的党史”第18期,由中国语言文学学院2018级本科生党员刘宇环赏析毛泽东诗词《诉衷肠(赠周恩来)》。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