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引导广大党员“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今天,党史故事百所高校接力讲述活动走进成电
让我们一起聆听
红色电波里的战地伉俪的故事
王旭和余榕珍两位老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不惧生死,用鲜血和生命
保护着志愿军的通讯安全
此后,他们凯旋归国、扎根成电
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见证了成电在党的领导下一步步蓬勃发展
为民族电子工业发展和国防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
王旭是1945年加入革命军队的,那年他17岁。由于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王旭被组织安排参加报务工作培训,成为了一名报务员。
年轻时的王旭和余榕珍
“那时候八路军的装备很差,抄报发报靠摇马达。你学电报就要学敲这个电键,有十个就十个人用(一台),五个五个人用(一台),战地通讯主要就靠这个电台。”王旭回忆,“我们去,他们可高兴了,都说来文化人了。”作为一位通讯老兵,王旭在鲜血与炮火中掌握了扎实的通讯知识,充当着军队灵敏的耳目和神经,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进步立下了不朽功勋。通讯是否顺畅,决定着一场战争的胜败。对王旭而言,这是克服千难万险都要坚决完成的任务。他说:“电台的电子管不灵了,这电台就完了。所以打完仗就到战场上,看有没电子管什么的,看仪器,有就把它捡上。”
年轻时的王旭和余榕珍
1949年夏天,45军从东北一路挥师南下,到广西时,发动了广西战役,在桂林休整招兵。当时余榕珍才13岁,上前去给征兵的解放军说:“我叫余榕珍,想参军!”解放军同志一听她才13岁,就想让余榕珍长大些再来。余榕珍急中生智,说:“我会唱歌跳舞”,还在现场大着胆子表演起来。最终,余榕珍破例加入了革命队伍,学会了打快板、编段子、演话剧,成为一名文艺宣传队员。1950年10月下旬,余榕珍所在的部队改编为54军秘密入朝。“当时部队已在汉口,临时接到上级命令迅速开赴鸭绿江。刚刚参加完海南岛战役北上的战士们衣衫都很单薄,为了按时抵达集结地点,甚至来不及试穿御冬的棉衣,只得随便抓起一套就往身上穿,管不了长短大小,穿上就出发。一路急行军,我还要一路给战士们唱歌打快板加油鼓劲。”余榕珍说。
王旭、余榕珍接受采访
“过了江以后飞机就来了,我们都这么趴在地上,头上戴着军帽,飞机飞得这么矮,所有的军帽一下就给刮跑了。飞机边飞还边拿机枪扫(射)。我命大没死。飞机摘帽子一说好多人都不理解,说你们这是夸大,我说一点都不夸大,我确实经历过的。朝鲜山很高,而且我们都要放哨,有空袭就立即给下面报告。大家就赶快进防空洞。那个山都炸平了,看不到什么草,全是黄泥巴土。河里的水不是水,全是血,那真是血流成河,一点都不假的。”有一次余榕珍在一个山头值班,值完班后,另外一名女宣传干事来换班。换完班刚到半山腰,余榕珍就听见轰轰轰几声炮响,在值班的山头炸开了,那位女同志再也没有回来。“也许是因为我不怕死,幸运之神一直眷顾我,居然没有受过一次伤。”
王旭、余榕珍在成电校园里
1952年,王旭随军入朝作战,在134师做通讯科副科长,不久后任科长,和战友们一起保证部队通讯的畅通。朝鲜战争停战后,王旭和战友们继续驻守朝鲜,同时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一直到1958年才作为最后一批志愿军撤回国内。艰难的作战环境中,两人的工作配合默契无比,心也在战火中越贴越近。1954年,余榕珍被安排到军部参加报务培训。拼命练习,返回师部时已经可以每分钟打40字。但这个速度还远远不够,王旭就经常指导余榕珍。后来,余榕珍已经提高到每分钟140字左右。
二人获得的奖章
“我在军里面学习,朝鲜零下三十几、四十几度,那里是滴水就能结冰,洗了头一梳全是冰。他就托人,喊通讯员骑着摩托,给我送来两双毛袜,我好感动,两双毛袜就把我粘上了。”余榕珍说。迎接着战火的洗礼,从此一对志同道合的革命夫妻在报务工作这个特殊岗位上,以键盘为武器,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时刻保持着部队的通讯畅通,甘当战争的幕后英雄。
王旭、余榕珍在成电校园里散步
1960年,夫妻二人来到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安了家,为建设新中国第一所无线电大学添砖加瓦。王旭担任保卫处副处长。经历丰富的他工作自然驾轻就熟,把学校的安保工作做得井井有条。余榕珍在学校负责学生工作,桃李早已遍布天下,获得荣誉无数,她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给予他们无私的爱。“我是1946年入党的,党领导我们干革命、搞建设,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这六十多年间,我参与也见证了,成电在党的领导下一步步蓬勃发展,为民族电子工业发展和国防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王旭说。“我是1976年在成电入党的。和我刚到成电时相比,如今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环境可以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四季郁郁葱葱、湖水绿波荡漾。”余榕珍常常对同学们说,“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那都是老前辈们用生命、用鲜血换来的。在这个基础上你们要好好的学习,好好的工作,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强大,更富强。”
在听过王旭和余榕珍两位老人的故事后,格拉斯哥学院学生党员王睿贤说:“作为一名刚刚入党的新时代青年党员,我要向这对战地伉俪致敬、学习,努力继承和弘扬他们身上的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就如余榕珍女士所说,我们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奉献,担当起新时代的重任。”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骆岭说:“两位英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故事深深地感染了我。我觉得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接过他们手中的火把,将青春和梦想融入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去,用自己的所学为建设伟大祖国贡献力量。”
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