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4日下午16:20-17:50,区块链安全与平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牵头组织的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科研育人“图灵班”举行了“图灵班前沿技术大讲堂”第四讲。本次讲座邀请到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叶茂教授给图灵班的同学带来“人工智能与创新创业”的精彩讲座。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曹晟研究员主持本次讲座,图灵班40余位同学参加。
叶老师首先介绍了计算机视听觉实验室的科研框架与代表性成果。实验室双向推动科研发展,以图像样本生成、目标检测与识别、视频智能编码、知识迁移学习为研究导向,面向对空对地探测、人机智能协同、嵌入式智能设备、知识服务与管理、医学诊断与决策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实验室承担多个省级、国家级项目,并与多家公司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开展长期深度合作。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人工智能,叶老师带领同学们回顾了人工智能近70年来的发展历程。叶老师以每个年代的里程碑事件为抓手,依次回顾了认知模型、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深度学习、AlphaGo、ChatGPT等关键理念与技术,详细梳理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脉络。以鲜活的例子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经历多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过程,人工智能显著影响了人类的发展方向和进程。
在同学们对人工智能发展历程有了初步了解后,叶老师进一步提出,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证明了其重要价值,国内外均着眼人工智能,在国家层面进行未来产业布局。国内制定了《智能制造2025》、《人工智能2.0》以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代表性规划,力求在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跨媒体智能、混合增强智能和自主智能等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完整的产业布局。面向国家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需求,叶老师建议同学们在以上领域积极投身创新工作,促进国家社会发展的同时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
基于实验室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积累,叶老师深入分析了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目前的产业格局与创业空间。当前国内人工智能领域产业格局尚未成熟,中上下游均蕴含不俗创业空间,但准入门槛较高,因此有的放矢,选准创业方向是重中之重。面向人工智能发展“算力国产化”、“框架国产化”、“大模型国产化”等三大需求,叶老师分别分析了国内深度学习算力平台、深度学习框架软件平台、深度学习大模型的竞争格局与潜在发展空间,为同学们指明了创业方向。最后,叶老师凭借从业的多年经验,分析了人工智能创业“五个大坑”,提醒同学们避开危险的同时点明了AI公司的生存之道,即以人为本。通过本次讲座,使得同学们对人工智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启发同学们未来人工智能创业的思路。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