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院辅导员党支部老师指导开展“覔”系列活动,该活动旨在更好地宣传革命先辈伟大事迹,弘扬时代正能量,将时代精神融于大学生活之中。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皎皎照神州,又是一年佳节中秋,恰逢建党一百周年好时光,在这一天,各地中华儿女情感上再一次情感共振,同唱一首祖国颂歌,情满中秋,缘牵万里。
故时长征明月升
“在经过了危机四伏的草地后,红一军团行走在甘南藏区内。这时,红军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粮食紧缺。对于广大长期生活在南方的红军战士而言,青稞其实并不容易消化,但在粮食紧缺的情况下,他们只能依靠青稞果腹......”,这是时任红一军团直属队总支书记萧锋的日记中的文字,记载的时间是1935年9月12日——那年的中秋节。在这篇日记中,没有关于中秋的只言片语,字里行间中透露的除了生存二字,还有长征的艰难。本应是庆祝欢喜之际却格外悲凉。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诗句写的是尚未建功立业,红军却是尚未冲出敌人的重重包围。但红军与诗中的将士一样,有家却不能回,有亲人却不能相聚。原因虽不尽相同,遭遇却如此相像。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但是红军以坚韧不拔的意志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迎来了一丝曙光。
1936年9月30日,红军在漫漫长征路度过了第二个中秋节。红二方面军7月穿过草地,9月下旬到达甘肃成县,随即组织人手做衣服。这一次的红军不仅有条件准备中秋节,还将一群底层工人送回了家,让他们可以开心地回家与家人团聚。
“今天是中秋节,缝衣工人要求预支工资。现已让刘科长将截至今天的工资,外加三天的中秋慰劳费一律发清。各工人均称红军做事公平合理,不像国民党军队对工人一再克扣,使工人难以养家糊口,现红军不仅体贴他们的劳动,还增发慰劳费,使他们很感动......”——节选自赵镕中将的长征日记。
在赵镕中将的长征日记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与修饰,体现的却是长征精神的高贵品质——奉献,更是体现了党的宗旨、原则——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在这一个普通的中秋,红军用他们的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一支不普通的军队,一个不普通的政党。
今日中国月亦明
家国一体,聚力聚缘。“月到中秋分外明,人到中秋盼团圆。”中秋佳节,人人皆盼阖家团圆,但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境外疫情输入风险依旧存在的情况下,为保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效,一群可爱可敬的医护人员们依旧默默地坚守岗位。
四川省元阳县的急症科医师刘菲说“工作性质的特殊,既然穿上了这身白大褂,就要站好每一班岗。”福州市马尾区医院的医生宋祥毅这样说:“说不辛苦是假的,但是我们都觉得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这时候我们不在一线,谁在呢?”。此次抗疫期间,“小家”与“大家”的关系表现得尤为充分,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生、护士,把自己的健康生死置之度外,一心救治,照料他人。
不只是医生,不仅仅是中秋,其实在每一个节假日,都有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无怨无悔,默默坚守在岗位上,只想为了保护好自己的国家出一份力,只想疫情早一些结束。全世界都能看到中国人民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精神。家国情怀,自此显现。中秋月满,佳节情浓,丹心寸意皆为有情,众志成城共筑家国。
家国同构,缘牵万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扎西岗乡典角村,当地村民与官兵同庆中秋,村民强久说:“这里是一线边境村,平常我们收青稞、盖房子都少不了官兵们来帮忙的身影,部队里官兵大多不是本地的,他们远离家乡,那么辛苦,我们就是一家人。”地处中缅边境的云南瑞丽口岸,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二队副队长李磊说:“我们坚守一线,是为了更多人能安心团聚。”
中秋是家的节日,而那些驻守在边疆的官兵、出国维和的部队还有无数肩负着使命的中国人,因公无法在这一天与家人团圆,故而他们将国泰民安的诉求转化为岗位上的履职尽责,把佳节思亲的缱绻心绪升华为爱民为民的初心情怀。胸中有沟壑,眼里有山河,人身在异乡,心却同国这个大家一齐跳动,举头明月高挂,心于家国团圆。
“一心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明月寄相思,家国总关情。”今日佳节,“小家”团圆情与“大国”富强梦温暖交汇,壮歌以赴,且喜人间好时节!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