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教师倾力指导 学生团队斩获湖北省“挑战杯”二等奖
2025年7月,湖北省第十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颁奖典礼在湖北大学落幕。由建筑工程学院教师一支部教师彭玲云、张奎指导的《驭光而行 耕耘未来——基于新能源增程器的农机研究》项目,凭借技术创新性与实践应用价值,从全省1771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省级二等奖。这一成绩不仅展现了青年学子的科研潜力,更体现了支部教师“党建+科创”融合育人的显著成效。

破题:从田间痛点到技术突破
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中,传统燃油农机存在能耗高、污染重、续航短等问题,而纯电动农机受限于电池容量,难以满足复杂农田作业需求。针对这一痛点,项目团队在党支部教师指导下,聚焦新能源增程器技术,提出“新能源增程器”方案。集成多传感器融合与边缘计算技术,动态调节能源分配策略,确保农机在丘陵、水田等复杂地形中稳定运行。项目成果已通过第三方检测认证,并在湖北咸宁、荆州等地的水稻种植合作社完成田间试验,得到农户与农业专家的高度评价。

传承:支部引领,师生共筑创新梦
项目指导教师彭玲云、张奎作为支部党员教师,长期深耕学生创新创业领域。他带领团队将党建活动与创新创业紧密结合,通过“主题党日+专题研讨”“党员先锋岗+项目攻坚”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与创新动力。
“备赛期间,支部教师每周组织两次技术研讨会,从方案优化到答辩演练全程跟进。”团队负责人杜宇星回忆道,“彭老师常说,‘创新要扎根中国大地’,这句话让我们坚定了用技术服务‘三农’的信念。”
此外,支部还协调校内外资源,邀请行业专家开展专题培训,并搭建实验室平台供学生实践。最终,项目团队在省级决赛中以实物模型展示、动态数据演示和精准答辩,赢得评审专家一致认可。

影响:以赛促创,培育新质生产力
本届“挑战杯”以“创新湖北·青力青为”为主题,吸引了全省122所高校2万余名学子参与。我院学子在此次竞赛中表现亮眼,除新能源农机项目外,另有一项学生参与项目获二等奖,创历史最佳成绩。“支部教师的指导不仅让我们掌握了科研方法,更教会我们如何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战略。”团队成员李晓悦表示。
目前,该项目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并与多家农机企业达成技术合作意向,未来有望在长江流域推广应用。
展望:党建赋能,科创报国再出发
建筑工程学院教师一支部将持续深化“党建+科创”模式,围绕智能建造、智慧农业、低碳制造等领域布局科研方向,计划建立“党员创新工作室”,培育更多扎根中国大地的科研成果。“青年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支部将始终做他们攀登科学高峰的引路人。”张奎老师表示。
此次获奖不仅彰显了高校师生服务“三农”的创新能力,也为新能源农机产业化提供了重要参考。随着项目进入中试阶段,这支由支部教师带队的青年团队,正以科技之光照亮乡村振兴的未来之路。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