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复旦大学杰出人物——李登辉

发布时间:2021-04-09 15:58:55

李登辉校长题写的复旦校训.jpg

李登辉校长题写的复旦校训

李登辉先生像.jpg

李登辉先生像

李登辉先生1906年初正式到校任职,初为英文部主任,后一直就任教务长,成为复旦公学事实上的主持人,举凡延聘教师、规划课程,均由李登辉一人主持。他还承担起繁重的教学任务,每星期授课时间几近30 小时。李登辉每天往返于上海和吴凇之间,生活十分紧张。他既当教师,又作学生。一面教授英文,一面自学高小国文。初到复旦,李满口英语。为学习国语,他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在往来车上,他随身带着国语教科书自学。在与学生一起进餐时,他就向学生学国语。

李登辉先生在读书.png

李登辉先生在读书

李登辉课授生徒甚严,早期复旦学子英语多得力于李。这些人中包括长期任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编辑的钱智修、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英文部资深编辑周越然等。李登辉精通英语、不谙中文,讲课悉用英文,采用双语教学,课本用英文原著,一如英美大学做法。这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英文程度。

1917年,李登辉决定设立应用性的商科(学院),与原有文科、理科鼎足而三。拥有文、理、商三个学院之后,复旦公学改称复旦大学。李登辉延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李权时前来主持商科教学。商科不久即发展为全校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学科,陆续设立了银行学系、工商管理系、会计系、国际贸易系等系科。商业和贸易在当时是—门全新的学科,哈佛大学也是在1908 年才建立商学院,而在欧洲商科几乎还无人知晓。设立商科,标志着复旦的办

学方向发生转折,应用性学科开始占主导地位。

五四运动爆发后,当北京学生被捕的消息传到复旦后,复旦全体学生当即召开大会,听取邵力子关于北京学生运动的报告。会后,复旦70 余名同学分头向上海各中等以上学校联络。下午,复旦、圣约翰等33 所学校代表在复旦第四教室开会,讨论营救办法,并联名电报北京政府以示抗议。

李登辉深知青年大学生是国之栋梁。所以他对学生的行动十分同情和支持,指示他们从长计议,联合上海各大中学校,设立一个比较永久的组织,作为领导机构,方足以应付未来。11 日,“上海学生联合会”在寰球中国学生会成立。学生联合会遇到重要决策,常向李登辉请教,李登辉也乐于指导。师生相为表里,对上海学生运动所生影响巨大。

复旦还得到了一批被教会学校开除的优秀学生。圣约翰大学附中章益、江一平、伍蠡甫、荣独山等二十余人,因参加爱国运动被学校当局开除,李登辉特准他们转入复旦。

此外,中国公学学生孙寒冰、华童公学学生奚玉书、澄衷中学学生端木恺等上海学联骨干,也转学复旦,使复旦成为诸多活跃青年祈望所归的学府,开明的李校长更成为上海学生心目中爱国的象征。

登辉堂.png

登辉堂

李登辉先生.jpg

李登辉先生

在徐家汇期间,李登辉每日清晨到校,日暮方归。授课及办公时间,合计在9 小时以上,其中大部分时间消耗于向外募捐、筹划建设新校舍。对募捐款项不厌其烦,往往致每一认捐者之函,达八、九、十次之多,甚至辗转恳托,一再登门造访。国内认捐困难重重。李登辉把目光投向了他的出生地-南洋。为筹建新校园,李登辉于1918 年1 月23 日乘三岛丸启程赴印尼、新加坡等地,向华侨募捐。校长一职由校董唐露园代理。李登辉此行肩负着国内高等教育界的重托,随身携带着《扩充高等教育请愿书》等文献。

半年间,李登辉在南洋共募金折合银15 万元。遗憾的是,这些慷慨捐助复旦的华侨连姓名也没有留下。饮水思源,华侨对复旦功莫大焉。

80 多年前,江湾校址还是一片荒野平畴,仅有累累荒冢,备极荒凉。在这样的嵩莱之地建校,校内外颇有非议。但李登辉力排众议, 1920 年12 月18 日,复旦在江湾新购土地举行新校园奠基典礼,空地上搭起临时主席台,师生及来宾近千人出席典礼。大会由校董王正廷主持,李登辉报告筹建新校园经过。沪江大学校长魏艘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代表简实卿等来宾先后致词祝贺。

李登辉在奠基石上洒下了第一抔黄土。

江湾新校舍落成典礼,右起第一人为李登辉先生.png

江湾新校舍落成典礼,右起第一人为李登辉先生

1931 年9 月18 日,日本关东军蓄意炸毁柳条湖铁路,“九一八”事变爆发。事变震惊了全世界,也引发了师生的爱国激情,报国之心,气吞牛斗,不可遏制。

9 月21 日,复旦大学部、中学部师生员工2 000 余人在大操场举行国难纪念周大会,李登辉与秘书长金通尹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大会决定通电全国,抗议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要求政府与日本断绝外交关系,团结全国人民抗日,收复东北失地。会后,李登辉召集校务会议,决定成立军训委员会,指导全校加紧军事训练,准备投笔从戎,救民族千危亡; 理学院院长林继庸被推选为主任委员; 聘请部队教官指导军训。

9 月25 日,复旦近千名学生从江湾校园出发,准备赴京请愿。李登辉心里支待这批学生,但碍于大学校长的身份,不便于公开出面声援。千是他授意秘书长金通尹,请他出面主持召开校务会议,推举他最信任的章益、孙寒冰、余楠秋等四位教师,火速赶上请愿学生,相机行事。这件事情冲击了蒋介石的威望,不久,蒋介石在谴责声中宣布下野。

李登辉先生2.jpg

李登辉先生

李登辉曾长期教授心理学。除讲授普通心理学外,还旁及兽类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癖性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分支学科。有学生曾在文章中写道: "在郭(任远)博士没有来校以前,心理学一门功课委实是李校长底专利品。文科学生,对此确乎是个必过的难关。为了心理学一本书,每每费去全个下午,全个晚上,以及全个早晨,或者竟至全天。“李登辉的学生中出了郭任远与吴南轩两位心理学家,两人是同班,留美后所学的都是心理学,郭任远主攻行为心理学,吴南轩专攻心理卫生。

李登辉心里很清楚,复旦激烈的抗日行动,一直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早已被日本侵略者视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所以他早有思想准备,做好最坏的打算。眼看着十多年来苦心经营的校舍一一被毁,李登辉满怀悲愤,写下《复旦被炸》一文,向世人控诉日寇毁灭我国文化的滔天罪行。

大师剧《巍巍学府》剧照.jpg

大师剧《巍巍学府》剧照

1937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复旦大学迁往重庆。当时随内迁的学生,只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大部分学生则因家室之累,滞留上海,在其他学校借读。借读终究是不得已的办法,大家恳请老校长出主校务,在上海复课。

李登辉毕竟已66 岁高龄,到了该颐养天年、含怡弄孙的年纪,而且一年前巳经辞职。但在所有复旦师生的心目中,他依然是复旦的校长,是复旦人的精神领袖。在李登辉内心,复旦与他的生命巳经合二为一;他的生活、他的思维、他的一举一止、一静一动都和复旦联系在一起。复旦师生有难,就是他分内的事。复旦学生失学、教师失业早已令他坐立不安。权衡利弊之后,遂决定在租界重新恢复复旦大学。

经校友协助,李登辉租下英租界北京路中一信托大厦余屋为校舍,师生员工400 余人复课。除新闻、生物两系暂停外,其余四学院各系继续开办。至此,战时的复旦大学有了重庆(渝校)、上海(沪校)两个部分。

李登辉是复旦传统的象征,也是校长的最好的典型。他是服务的,牺牲的,同时也是民主的,和平的,专为青年的发展,中国的进步办教育的。

李登辉先生和家人.png

李登辉先生和家人

李登辉先生与中文系毕业生合影,右二为陈望道.png

李登辉先生与中文系毕业生合影,右二为陈望道

责任编辑:复旦大学博物馆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李登辉是服务的,牺牲的,同时也是民主的,和平的,专为青年的发展,中国的进步办教育的。
    热度榜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