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期不延教,停课不停学---基础医学院教师在行动

2021-01-18 18:07:04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在2020年春季学期开设的本科生课程总共77门,其中必修课52门,授课学生人数5000余人次,这是一组让人紧张的数字,也是一组沉甸甸的数字,饱含学生的期望,更有教师的担当!

在学院的组织下,基础医学院的教师们可谓一呼百应,学习各类软件操作,学习线上教学方法,完善线上课程的资源,线上教学的各项准备工作在各个系室迅速展开。


病理学网上授课理论形态两不误

病理学不但授课学生人数多,授课形式既有理论课,又有实验课。病理学系的教学任务是繁重而复杂的,但经过2周的日夜奋战,病理学刘秀萍主任非常自信地说:“网上课程,我们病理学没问题!”这自信的背后是:病理学系的老师们已经把半学期理论课和实验课的PPT和录频全部都完成了!课程答疑以及测试题目也已经全部到位。虚拟实验也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火热建设中,希望能尽快与同学们见面。


生理学网上教学力争同质等效

这学期生理学的教学任务有4门课,授课学生为576名。在系主任朱依纯老师的大力支持和教学主任陆利民老师的组织下,第一时间布置线上建课方案,组织所有老师(包括技术老师)和研究生助教参与线上教学培训,并将教学团队分成五个教学组协同作战,所有教学资料和教学资源(包括所有课件、录屏、以前的课堂录播等数字资源)共享。

根据授课安排,老师们都积极行动作好录屏准备,教学经验丰富的朱依纯、陆利民和夏春梅三位老师在课程还未正式开展前,都已分别将前一个月的课程录屏完毕。在陆老师的安排下还建了各个班级的微信群,便于上课指导和答疑,同时请实验技术老师和青年教师在网络方面保驾护航,如更新课程网站的PPT,教学录屏或录像及其它学习资料等。考核评价系统也完成建立,既有系统的复习思考题,也有分阶段的网上测验。


多元化手段保障生物化学网课

生物化学系承担了本科生的三门必修课,任务艰巨。但生物化学网课已经全面完成,授课视频和授课资料都已经上传至学习平台,与学生互动和答疑的微信群已经建立。经过2个星期的准备,教学主任如释重负:“上网络课程没问题!”此外,生物化学系还先行一步,应用已经制备的微课系统,对学生进行辅导和测试,以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


巧用教学平台保证免疫课生动

《免疫学》是免疫学系在本学期1-7周的教学任务,时间非常紧迫,而服务的学生为487人。免疫学系的老师们积极认真准备,除了完成网课的授课准备外,短时间内按照课程代码建立了相应的微信群,确保没有学生掉队。配合网络授课的答疑方式也灵活多样,既有平台上的答疑,也有微信群的即时反馈答疑,全方位无死角的答疑,保证学生学习质量,也为疫情解除后,返校后集中进行实验操作训练节省了时间。


顾大局和重视野的医学微生物学网课

这次疫情赋予了病原生物学习教师更多的责任与担当:一方面,老师们夜以继日的进行新冠课题攻关;另一方面,应对突如其来的教学任务调整。为了保证疫情解除后学生返校集中进行实验操作训练,医学微生物学的授课从原定的第七周调整提前开课了。老师们科研教学两不误,在进行新冠课题攻关的百忙之中完成课程视频、微课录制及后期修正,还特别为课程准备了新冠病毒的视频,包括病毒学知识、分类、诊断和治疗等内容供学生选听。同时,也培训多名助教参加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及时的在线沟通。收集、整理学生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做好桥梁工作。每个章节都安排教师负责在线答疑,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课业。疫情结束学生返校后,准备1-2次总结性授课,帮助同学深入理解和掌握本门课程。


虚拟实验助力《功能学科综合实验》

针对留学生开设的功能学科综合实验依托超星平台有条不紊的展开网上教学。通过eLearning 平台,发布“如何登陆超星”导学视频,引导学生到本课程的超星平台进行学习。针对此次疫情,本学期的教学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疫情期间的线上课程阶段,与梦之路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为学生提供8个虚拟实训项目。通过人机互动的虚拟实训,学生可以学习实验相关原理,熟悉和掌握实验操作过程。虚拟实训项目既拓展了学习内容,也为第二阶段返校后进行实践操作奠定了基础。


经过前期大量的准备,基础医学院的教师们在各自的课程平台上都以新的形式与学生见面。疫情期间,延期不延教,停课不停学,基础医学的教师们通过网课传递知识与力量。让我们同心战疫,共克时艰,不负教书育人的使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0 条)

    暂无评论
    病理学系的老师们已经把半学期理论课和实验课的PPT和录频全部都完成了。与学生互动和答疑的微信群已经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