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译百年,文心永恒,做好“宣言精神” 忠实传人

2022-02-05 22:40:26 复旦中文
5月24日晚8时整,中国语言文学系2019级科硕第一党支部“中译百年 文心永恒 做好'宣言精神'忠实传人”组织生活案例大赛顺利开展。

大赛由支部书记许亚云主持,应到19人,实到19人,全员到齐。



640.jpeg





 第一部分

分水塘村 国福路旁

望道故居重温信仰力量


640-1.jpeg


国福路51号 陈望道旧居 

在线讲解


      本次组织生活的第一部分是由许亚云、卢菁等同志分别介绍浙江义乌分水塘村陈望道先生故居与国福路51号陈望道先生旧居的展览概况与参观心得。许亚云同志带我们云游国福路51号《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分三部分在线讲解了老校长、中文系老系主任陈望道先生旧居中的展览陈设。望道旧居共有宣言展厅、望道展厅、藏书室三个展厅,分别围绕《宣言》的译介与传播史、望道先生的生平及馆藏的珍贵图书、手札三大主题。


      一层宣言展馆展示了《宣言》刊印实物、印刷所等珍贵史料与马克思、恩格斯画像等藏品,生动地呈现了《宣言》的诞生及其中译本翻译、印刷、传播的历史原貌,详细介绍了《宣言》中译本的有关知识与历史背景,如望老在翻译时以日译本为底本,参照英译本完成中译,并且为了使更多民众能够理解和接受,中译本使用白话文。


      二楼的望道展厅陈列了望老生平,其中主持《新青年》编务,并在白色恐怖时期在严密监视下,掩护院系成为红色堡垒等丰功伟绩尤其值得我们学习与铭记,可以说这一展厅的材料充分展现了望老在困境中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共产主义信仰的精神。另外,望老的治学成果(他所著的《修辞学发凡》对语言学发展意义重大)和忘我的治学精神也值得我们后辈学习。


      三楼的珍档厅包括藏书室和手札室两个版块,陈列了大量的珍贵文献。


640-2.jpeg


陈望道旧居主题雕像:《信仰的味道》


      在云游览《宣言》展示馆(陈望道旧居)之后,卢菁同志用一支精心剪辑的视频——“复旦大学中文系:我们的望道之行”带我们回顾了去年十月的支部党员浙江义乌陈望道故居之旅。


640-3.jpeg


望道故居雨中重温誓言

(视频“复旦大学中文系:我们的望道之行”截图)



      随后,王君婷、陈鑫颖两位同志也分享了她们的参观心得,两位同志不约而同地回忆起故居中望老当年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柴屋。王君婷同志不无感慨地表示,难以想象望老就是在这样的陋室中完成了《宣言》翻译,也是在这里发生了著名的“真理的味道”的故事,即望老治学忘我,把墨汁误当成红糖水的一段佳话。


640-4.jpeg


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柴屋

(摄于陈望道故居)


      陈鑫颖同志回忆起参观期间的点滴动人细节,观展时同行的同学们严肃认真的模样、村民乡亲传颂望老精神遗产的热情仍历历在目。


      总的来说,参观望道故居给同学们带来了两方面的触动:一方面感激于望老对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发扬发展不可磨灭的贡献,另一方面愈发有感于身为复旦学子、学生党员的责任感。这责任要求我们在新时代坚定地追寻信仰源泉、追寻宣言力量,将马克思主义力量和实践结合。例如疫情期间的防疫攻坚战就是一种践行宣言精神的体现,值得全体共产党员学习。




 第二部分

宣言中译 指路明灯 

红色文创品味真理味道



《共产党宣言》知识竞赛现场


      本次知识竞赛分为两轮,第一轮为淘汰赛,题型为单选题,第二轮为决赛,题型为多选题与判断题。在第一轮的比赛中,针对于《共产党宣言》内容及陈望道先生事迹总共设置了多个单选题,每位参赛党员在主持人的程序引导下积极地进行答题。


      经过第一轮的激烈竞争之后,最终五位党员突出重围进入第二轮的决赛中。在紧张激烈的答题氛围中,五位党员积极进行抢答争夺积分。经过两轮比拼,最终张可嘉同志以三十分的高分获得了此次竞赛的第一名滕婷、徐铭鸿、胡雨玭三位同志获得此次竞赛二等奖,支部统一为竞赛表现突出的同志予以奖励,奖品即为支部成员设计的文创产品


640-6.jpeg


《宣言》红色文创产品讲解


      支部党员白豪同志从《共产党宣言》与望老精神中获得灵感,提取了陈望道先生形象及语录,将这些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基于实用性和成本考虑,最终选择了书签与钥匙扣,传达着这样一种信念,当我们翻开书本看书时,陈望道先生的书签就提醒我们刻苦学习的重要性。当我们行走在外,陈望道先生的钥匙扣也能提醒我们奋斗与远方的价值。

640-7.jpeg


文创产品之一:书签


640-8.jpeg


文创产品之二:钥匙扣



     乔童同志将马克思与恩格斯、五角星、举起的拳头以及一笔画这几个元素有效结合起来设计成了文化T恤和手机壳,传达马克思、恩格斯的当代精神。


640-9.jpeg


文创产品之三:文化T恤


640-10.jpeg


文创产品之四:手机壳





第三部分

学习原文 讲好故事 

争做宣言精神忠实传人


640-11.jpeg



      在这一部分中,支部积极响应学校“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工程建设的号召,组织同学们或从自身专业出发,结合专业知识深入分析《共产党宣言》文本;或通过深入浅出的故事分享,介绍望老与复旦中文系修辞学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或利用歌曲、书法等多种形式,展现支部学子对望老精神的领悟和传承。


      来自文艺学专业的徐铭鸿同志和贺嘉年同志分别从民族概念和空间地理学两个角度分析《共产党宣言》文本。徐铭鸿同志在分享中肯定了“民族”概念的社会讨论价值,清晰地介绍了“民族”概念的三个阶段;贺嘉年同志结合英国学者大卫·哈维对《共产党宣言》中空间理论的分析与当今时代发展趋势,深入剖析了《宣言》中潜藏的若干地理学问题。


640-12.jpeg


徐铭鸿同志对《宣言》的文本分析



640-13.jpeg


贺嘉年同志对《宣言》的文本分析


      来自语言学的陈鑫颖同志和王君婷同志合作向大家介绍了陈望道《共产党宣言》译本的语言学隐喻,她们首先通过举例的方式解释了“隐喻”的内在含义,随后结合《宣言》中的语料展开进一步分析,指出《宣言》中如“无产阶级变成了机器底附属品”等隐喻不仅是语言精炼的表现,更展现了作者的明确意识形态。


640-14.jpeg



640-15.jpeg


王君婷、陈鑫颖同志对《宣言》的文本分析



      随后,支部修辞学专业的王晓荷同志向大家详细介绍了陈望道先生与复旦中文系修辞学之间的渊源。陈望道先生是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人,他的著作《修辞学发凡》标志着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在这一本著作中,陈望道先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来指导修辞学研究,强调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


     在两次复旦任教期间,望老不仅开设了修辞学、逻辑学等课程、开辟了修辞学研究基地,而且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古今中外派”的学派特色和“和合两一法”的研究方法,为复旦修辞学科开创了交融文学语言学科、贯通古今中西学术的独特传统,复旦修辞学由此走上了异彩纷呈的发展之路。



640-16.jpeg


640-17.jpeg



640-18.jpeg



王晓荷同志讲述望老与修辞学的故事


      在书法、歌曲等多种形式的分享环节中,陈宇彤同志首先为大家带来了原创书法作品《<共产党宣言>摘录》,她采用褚体创作了《共产党宣言》中激动人心的一段话:“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将中国古老的书法艺术与先进的马克思主义召唤相结合,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640-19.jpeg


陈宇彤同志的书法作品



      随后,支部的张可嘉同志为大家带来了歌曲《望道》的演唱。在悠扬婉转的乐声中,张可嘉同学将陈望道先生辉煌灿烂的一生缓缓道来,不仅为大家带来了美妙动听的听觉享受,而且用音乐的方式表达了对望老不忘初心、润物无声精神的赞扬与传承。


640-20.jpeg



张可嘉同志的《望道》歌曲演唱


      宋晓同志则为大家详细介绍并播放了歌曲《信仰的味道》,这是一首以陈望道先生潜心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误吃墨汁的故事为背景创作的歌曲,体现出了望老的专注精神与坚定信仰。

      正是在这种无以言喻的精神之甘、信仰之甜的感召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创造幸福生活而砥砺前进。

640-21.jpeg



640-22.jpeg


宋晓同志详细介绍《信仰的味道》



      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本次中文系2019级科硕第一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也接近尾声。


      今年是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一百周年。让我们做好“宣言精神”忠实传人,将望老不忘初心的信仰力量、勤勉严谨的学术精神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白豪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中文系19科硕第一党支部组织生活案例大赛顺利开展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