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报告》杂志专稿刊登我院开展福建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实践活动成果

2021-01-19 14:56:06

以红色文化为抓手   构筑立体化思政课实践模式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缪姝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文化教育和研究,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福建省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无数共产党人在这方热土上抛头颅、洒热血,辛勤开拓努力耕耘,留下深邃厚重的红色故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也成为福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的不竭源泉。如何开发好、利用好、发展好福建红色文化,传承福建红色基因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为此,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着手将实践课程分成课内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三部分打磨,搭建起一个“一中心二书社三课堂”的立体化思政课实践模式:一个为实践教学提供理论指导的福建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二个旨在丰富学生课余理论学习生活的马克思理论读书社;三个实践教学主打课堂。这个模式,以深耕细研福建本土红色文化为抓手,不断提升优化实践教学课堂,取得扎实成效:

依托福建红色文化中心,培育有高度有深度的课内实践课堂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全国21所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之一,学院现有福建省高校新型特色智库“福建红色文化研究中心”。该中心负责人即为学院院长李方祥教授,由他领衔的中心团队长期致力于具有福建特色的红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阐释该文化的独特价值和当代意义,探索该文化资政育人的有效途径。在理论高度上为思政课实践课堂做出了重要引领:

中心一方面邀请相关专家到院深入本科思政课堂为学生带来高级别的讲座。同时高度重视以学术研究的成果澄清模糊不清的史实,为红色文化正本清源。在一些关注度较高的历史问题上有针对性地撰写了一批批驳性文章。这些学术探讨和交流在学生中引发了强烈共鸣,收获了巨大呼应。在2017年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活动中,我院学生课内实践作品《不能忘却的背影:确立“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意义》荣获全国一等奖、最具理论深度奖等多项荣誉。《人民日报》先后两次对这一成果进行报道。2018年的同一赛事,我们又以《红色家书中的中国革命道德》在全国重点马院选送的104项推荐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二等奖。好成绩的获得是中心多年来理论指引的重要体现,也是多年的科研积累开出了艳丽的花朵。

强化读书社引领作用,创设讲内涵多形式的校内实践环境

学院于2017年2月获准成立两个福建省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中共党史读书社和马列经典著作读书社。读书社成立以来旨在为青年学生提供研读经典、碰撞思维的平台,激发他们学习和传播理论的热情,为校内实践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创设了讲内涵且形式活泼的空间,成效斐然:

坚持以读书沙龙为常态化活动,紧抓阅读核心任务。读书社以马列原著、中共党史的名著名篇阅读作为常态化活动项目,每半月开展集体阅读活动。每次活动均邀请专家做讲解导读、学生交流讨论,会后撰写学习心得,最后汇编成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加大了阅读量还锻练了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可谓“一箭三雕”,这样的实践环境的创设对师范生基本素质的养成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塑造五大品牌非常态化活动,内容精彩纷呈。读书社以“读、诵、研、讲、宣”五大品牌活动为抓手,组织了“旗山论道”理论交锋会、红色基地游学活动、理论宣讲员比赛、理论热点辩论赛等丰富的学习样式,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理论提升需要。值得一提的是读书社组建“学子讲师团”,前往市内多个高校、社区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10余场。这一活动登上《光明日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刊第十一期,取得较好的社会影响力。获得了理论学习和实践活校内实践双赢的可喜局面。

打造三大实践课堂,构筑多层次立体化的校外实践模式

多年来,学院牢记校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升华,极力打造了三大实践课堂,走出一条新路:

以实地参观考察实践基地为主线打造的“行走课堂”。多年来,学院校外实践的“行走课堂”可谓步履不停,已先后带领学生赴省内外10多个革命老区和泉州、深圳等改革前沿地区展开实地研修。目前已形成10多本实践报告集。不止于此,学院还与福建省档案馆、福州市市民服务中心等单位签订校外实践基地共建单位。基于常年的实践积累和开拓创新,目前我们的实践模式得到了全国同行专家的认可。2018年,提交的实践教学方案《从福州近代史走进中国近代史》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以编撰教辅为主线打造的本科生实践课程的“第二课堂”。针对思政课校外实践固有的“形式单调、地点单一、站位不高、思想性不足、内涵欠缺”等问题,学院组织专家编撰了《福建红色文化实践教学指南》一书。该书从省内2500多个红色遗址中遴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140处,分门别类整合成64个实践教学主题。每个主题内含导向清晰的五大板块:学生先根据场所简介了解总体情况、再利用教学主题把握相关知识、打开文献链接深化理论学习、通过探究思考巩固成效,形成了完整的实践学习链。该书破了原有的校外实践只是带出去“走一走、遛一遛”的尴尬局面,以其系统性和理论性构筑了实践教学类书籍新体例,在思政课教师队伍中引发极大的反响和讨论,赢得同行一致好评。

以适应新时代新媒体为主线打造的“手机课堂”。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多年来,思政课老师一直忙着和手机抢“抬头率”,现在可以放心的和手机抢“低头率”。学生们低头刷手机不但可以刷新闻刷淘宝还可以刷到精彩纷呈的思政课程内容。学院联合校学工部打造的“青马驿站”让学生在手机APP上答题,最后将答题数和准确率一起计入期末总评的方式,引领了大学生理论学习新时尚,获得教育部思政司第二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称号。学院还开通微信公众号“福师大马院团委学生会”,下设“微时政”“政时刻”等专栏,通过定期推送的方式呈现,以线上传播的方式推广,让同学们在零碎的时间也不忘学习。此外学院联合数信学院创办微信公众号“红传航道”,打造了红色动漫人物“薪火”,通过他带领大家“寻访家乡红”,加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用实际行动连接时空,提升新时代青年人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增加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该项目在第八届海峡两岸信息服务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

(来源:《时事报告》2019年第2期)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时事报告》杂志专稿刊登我院开展福建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实践活动成果。传承福建红色基因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