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科学之光,传递探索火种——物理系组织暑期“三下乡”科普实践队走进合肥滨湖世纪社区
7月中旬以来,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物理系组织暑期“三下乡”科普实践队按计划走进合肥滨湖世纪社区,为小朋友们接连带来“奇妙的表面张力”“纸张‘超能力’”等系列科普课程,用趣味实验与互动教学播撒科学种子。
主讲志愿者物理系学生陈欣悦团队先为孩子们辅导暑期作业,随后通过硬币托水实验揭开 “表面张力”奥秘。当看到水珠在硬币上凝聚成凸起的“小帽子”,孩子们争相伸手触摸,在志愿者演示的“水分子手拉手”动画中,轻松理解了这一物理原理。
在“纸张承重”课上,协助志愿者尹思含、王楠楠分发材料后,主讲周新悦一声令下,孩子们立刻投入“纸桥”搭建。“我的三角形纸筒能放10枚硬币!”一名男孩举着作品欢呼。通过比拼与讲解,孩子们直观认识到结构稳定性的科学原理,课堂掌声不断。
在“电子小世界”科普课上,刘全秀等主讲志愿者展示手摇发电机时,灯泡亮起的瞬间引发全场惊叹。分组组装环节,志愿者们穿梭指导:“磁铁要贴在线圈旁”“转动手柄时慢一点”。当首个孩子成功点亮灯泡,欢呼声响彻教室,随后的信号传递实验更让孩子们明白 “打电话靠信号”的科学道理。
后续课程中,“惯性实验” 里硬币落体的奇妙现象、“声音振动”课上声筒传声的互动游戏,持续点燃孩子们的探索欲。每次课程均采用“2-3名主讲+2-3名协助”模式,主讲负责教学演示,协助志愿者维持秩序、记录瞬间,分工明确的团队协作保障了活动高效开展。
实践队目前已完成六场主题课程,让科学乐趣走进社区角落。团队表示,将继续依托这一策划方案,把更多生动的科普内容带给孩子们,让探索精神在童心间持续生长。未来,阜阳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教师党支部将继续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及乡村学校,开展多学科的科普活动,把更多的科学知识带给基层儿童,也是落实推动全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重要举措。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