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经济学院教工党支部参观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缅怀先烈,重温初心
2025年6月12日,广州烈日炎炎,骄阳似火。应用经济学院教工党支部党员同志们,带领学生党员,怀着崇敬与缅怀之情,前往“广州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参观学习。在这片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民族精神的土地上,党员们在工作和学习之余,不辞辛苦,冒着酷暑,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红色之旅,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激发了爱国情怀与奉献精神。
瞻仰英烈,缅怀壮举
时过14点,午后阳光洒在陵园的凯旋门上,庄严肃穆的氛围让每一位踏入陵园的党员都感受到一种无形的震撼。凯旋门高13.4米,宽11米,门楼正面上端镌刻着“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坟园”,背面镌刻“碧血丹心”。党员们在凯旋门前肃立,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先烈们不朽精神的象征。
随后,大家来到先烈纪念碑前。纪念碑高19.2米,巍峨耸立,碑体四面铭刻着1983位先烈的英名。党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纪念碑深深鞠躬,以此表达对先烈们的无限敬意与缅怀之情。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让人深刻感受到先烈们为国家和民族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在抗日亭、将军墓、将士墓、战士墓前,党员们驻足凝视,心情沉重。这些墓碑不仅是先烈们的安息之地,更是他们英勇事迹的无声见证。每一位牺牲的将士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或许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背景,但都有着一颗为国奉献的赤子之心。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毫不犹豫地冲向战场,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国家的尊严与主权。党员们在墓前默默祈祷,愿先烈们安息,更愿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聆听事迹,重温历史烽烟
参观完墓区后,党员们跟随解说员来到了先烈纪念馆和展览馆。在这里,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生动地再现了“一·二八”淞沪抗战的惨烈场景与先烈们的英勇事迹。
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的指挥下奋起抵抗。蒋光鼐抱病奔赴前线,亲自指挥作战,通电全国“尺地寸草,不能放弃”,展现了他誓死守卫国土的决心。蔡廷锴则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他与蒋光鼐联名致电全国,表示“即使牺牲全军,亦非所顾”,展现了中国军人的不屈精神。在装备劣势的情况下,十九路军组织敢死队与敌军白刃肉搏数十次,奋战月余,粉碎了日军“四小时占领上海”的狂言。
在展览馆中,党员们还了解到许多普通人在抗战中所作的牺牲。胡小毛,一位普通的战士,在战斗中英勇牺牲;黄啸侠,作为爱国人士,积极组织抗日救国活动,最终不幸殉国;冯庸大学女子义勇军通信队的女学生们,她们在战场上穿梭,传递情报,为抗战贡献力量,其中多人不幸牺牲;美国飞行员肖特(1905-1932),在支援中国抗战中壮烈牺牲;还有殉难童子军四烈士,这些年轻的童子军在战火中为救助伤员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些普通人的事迹,同样让人动容和唏嘘,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爱国精神,什么是奉献精神。
重读誓词,传承红色基因
参观结束后,党员们在纪念馆前举行了庄严的重温入党誓词仪式。在张泽彬书记的带领下,全体党员高举右手,紧握拳头,庄严地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那洪亮而坚定的声音在陵园上空回荡,仿佛穿越时空,与先烈们的豪情壮志融为一体。
重温入党誓词不仅是对党员身份的再次确认,更是对党员责任与使命的深刻提醒。党员们在这一刻深刻感受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他们深知,作为一名党员,不仅要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要传承先烈们的红色基因,发扬他们的爱国精神与奉献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党员们要以先烈们为榜样,勇于担当,敢于奉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此次参观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的活动,让应用经济学院教工党支部的党员们深受教育与鼓舞。通过瞻仰英烈、聆听事迹、重温入党誓词等一系列活动,党员们不仅深入了解了“一·二八”淞沪抗战的历史,更深刻体会到先烈们的英勇无畏与爱国情怀。
参观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先烈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让先烈们的鲜血不白流,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早日实现!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