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财艺术学院2025届“数·生万物”本科毕业设计展描绘 “强国行”数字创新画卷
2025年3月31日,广东财经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数·生万物”本科毕业设计展正式开幕。设计学作为学校“四梁八柱”学科体系的八柱之一,艺术与设计学院4个专业共338位“财子财女”们,用自己的创新头脑和灵动双手,创作了133组充满潜力的设计作品,集中展现党建引领下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育人成果,为学校建设大湾区一流财经大学注入创新动能。
在学院“党建教学融促·艺美乡建”品牌引领下,各支部专业师生紧扣“设计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主线,以数字创意、游戏交互、AI赋能等各种方法,让文化、民俗、商业等内容“活起来”。通过实体积木与AI技术结合,实现“一键生成”可视化的建筑模型;在交互装置助力下,南海一号出土的瓷器、船只等各类文物变成色彩丰富、质感细腻的“海丝遗宝图”,犹如动起来的《清明上河图》;虚实融合的交互设计、广东本土景观风物,加上“地铁跑酷”的游戏模式,一款还原龙舟竞渡震撼场景的项目,让人感受“同舟共济”的文化内核……
环境设计专业师生围绕艺术与科技的相融迭代,思考时代语境下人与城乡环境的复杂关系,回应数字技术于地域文化遗产当代表达的时代命题,在人文与科技的相互观照间追问时代前沿和现实人文关怀的空间新指向。产品设计专业师生紧跟数字化浪潮,与产业需求深度结合,围绕“未来生活方式”主题,探索飞行汽车和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潜力。
在数媒与视传党支部党员教师的指导下,数媒专业学生何佩欣团队创作的《粤海帆影—数字化重塑》作品,以游戏化创新为核,演绎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脉络。团队深入南越王博物院考察,从文物与海丝的关联中汲取灵感。作品将南越王墓文物与南海一号考古实证转化为可交互的3D动态叙事——让玩家化身“海丝探秘者”,将黄埔古港、南海神庙、波罗鸡等广州独有的文化符号融入游戏与交互体验之中。后续项目成果将持续与南越王博物院的展览项目深入展开“馆校合作”,共同探索海丝文化的数字化表达。
近年来,能听会唱粤语童谣的儿童越来越少。数媒专业的宋小青学生团队,创作的“粤韵音画”作品,构建了基于触控交互技术的沉浸式数字艺术场景,系统采用雷达感应实现墙面投影内容与用户的动态响应交互。当用户触摸时墙上的动物的时候会播放该动物的粤语动画歌谣。《大笨象会跳舞》《河边有只羊》《有只雀仔跌落水》《何家公鸡何家猜》等耳熟能详的童谣瞬间响起——原来粤语童谣里至少“藏”了16种动物!
学院党委书记杨长春、院长王少斌指出,本次2025届本科毕业设计展览是学院落实“强国行”的重要成果。数媒与视传教师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宋琦表示,未来,学院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以教学培养更多懂艺术、会技术、有情怀的创新人才,服务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广财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