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两翼三维四保障”民办高校大思政课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5-06-06 13:42:04

摘要:桂林学院聚焦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从整体上、全局上构建了“两翼三维四保障”民办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模式,实现“三全育人”,达到师生共育、教学相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关键词民办高校  大思政课  育人模式

一、实施背景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指出思政课教学改革要坚持“八个相统一”,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桂林学院党委深刻领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大思政课”建设工作,迅速成立了学校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和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等专门机构,全面统筹协调校内外各种资源,努力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马克思主义学院奋勇担当,在认真分析学情、教情、校情基础上,于2019年初探索“两翼三维四保障”大思政课育人模式,打造一套既符合民办地方高校特色,又顺应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大思政课教育实践范式,引导师生牢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主要做法

桂林学院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民办高校自身特点出发,聚焦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从整体上、全局上构建了“两翼三维四保障”民办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模式。

        1.夯实课堂理论教学载体、拓宽思政实践教学路径。组建课程体系、思政课教师全程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协助专业课教师深入挖掘课程思政点、串成线、形成面、育成体,促使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而行;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设计,实行专题化教学、主题化实践,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为核心的“必修课+选择性必修课+选修课”理论课程体系和创建“魅力桂林”思政课实践教学品牌,用桂林红色热土、历史厚土、绿色净土、发展沃土等经典案例增强学生主动性。

 2.进行“学理论”“悟思想”“强国行”三维培育。重构教学内容体系。围绕各课程教学目标分解课程内容、把广西特色、桂林经典等思政元素、实践素材融入重构后的专题式教学,构建“理论强基,筑牢思想根基”“文化浸润,涵养精神血脉”“实践淬炼,知行合一促成长”的“三位一体”育人体系。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教材语言向教学语言的转化。丰富教学方法。强化思政课教师教学方法培训与应用。采用学生课堂笔记本制度、建设翻转课堂、“问题驱动—思辨深化—价值升华”的闭环式问题链教学方法,数智赋能思政课教学。完善评价机制。评价“教”与评价“学”相结合,闭环评价教学实施过程。实现教学方式从“理论灌输”向“实践浸润”转变,学生“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究”转变,使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感悟思想伟力、践行“强国有我”誓言中逐步成长。

    3.健全完善育人体制机制,提供全方位保障。通过“制度一体化设计、经费一体化规划、队伍一体化培育、基地一体化建设”等四项保障措施,完善民办高校党委工作体制机制,建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全面保障、全域融通、全程参与、全员提升”的全方位制度保障,统筹推进“大平台”系统搭建,“大师资”系统培养,“大资源”系统布局,形成协同育人合力,筑牢铸魂育人长效发展根基,保障师生教学相长。加强顶层设计,成立学校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等多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构。出台学校《思政课建设规划》《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规划》《课程思政建设规划》《思政课教师管理办法》《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审办法》《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发放办法》等文件,对大思政课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备课、磨课、听课、评课、赛课”五部曲促进“单兵作战”向“协同育人”转变,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确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学院、思政课第一课程地位,巩固主阵地、筑牢主渠道。

(二)成果成效

第一,校内应用效果好。

思政课教师成长快、能力强。项目组成员主持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6项,主持省级教学改革项目7项,获省级教学科研奖15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5篇,其中核心期刊10篇,省级及以上主流媒体8篇,编著3部;思政课教师在全区各类比赛中获奖53项;1人获广西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卓越人才”称号,2人获骨干教师称号;4人获广西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卓越人才支持计划“骨干教师”称号。子项目《“大思政课”背景下实践育人工作案例:大思政格局 浸润式熏陶 艺术类课程群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获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广西赛区决赛中获金奖两项,银奖四项,铜奖三项,三人晋级全国总决赛。《“演艺型+沉浸式”艺术美课程群美育实践路径探索》获全区大艺展一等奖等。

助力其他项目成果多,范围广。为学校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做强有力支撑,助力申报辅导员工作室2项为自治区级辅导员工作室;全区党务知识基本功大赛中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二是为专业快速发展,课程思政快速提质做有力支撑。项目实施以来,助力学校建成广西高校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8个、广西民办高校优势特色专业2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在新华网建成课程思政课程2门,自治区级课程思政课程4门,课程思政课题27项获区级立项,连续五年获“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殊荣,累计受益师生超20000人。

指导学生获奖项目多、等级高。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学生越来越清楚专业学习对教育强国、人才战略的意义,有效提升专业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各类专业技能比赛中获奖100余项;获“大学生讲思政课”国家级三等奖1项,全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性教学优秀成果评选等活动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8培养一届又一届具有专业脑、技能手、中国心的新时代大学生

第二,校外影响力大。广西电视台两次报道我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新模式;第五届全国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研讨会,获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理事长关注;在广西师大举办的“纪念‘3.18’重要讲话五周年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研讨会”获多位专家好评。人民网、桂林电视台、广西日报—广西云平台、广西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我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成果。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南宁理工学院、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到校学习交流。

三、经验启示

近年来,桂林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守正创新、铸魂育人,以自治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项目“三项联动+多维一体”民办高校思政课实践模式与探索为依托,打造两翼三维四保障”大思政课育人模式,深受师生喜爱。

1.强化民办高校党组织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加强思政引领力。明确党组织在民办高校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不断优化组织架构,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得到全面贯彻。同时,加强党组织对大思政课教学的领导和指导,确保大思政课教学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有效提升了大思政课的理论性和思想性。

2.提升“两个第一”认识,巩固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学院、思政课第一课程地位。通过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学、科研、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同时,思政课作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主渠道,其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教学效果日益提升。学校还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政课实践活动,如社会调研、志愿服务、“魅力桂林”主题研学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坚持师生共育、教学相长原则。民办院校有青年教师多、理论水平和实践素养有待提高的特点,在大思政课教学中,我们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组织师生研讨会、集体备课磨课、经验分享等活动,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还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学术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素养,为更好地开展大思政课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张常永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桂林学院聚焦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从整体上、全局上构建了“两翼三维四保障”民办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模式。
    热度
    more +